文档详情

2016-2017哈尔滨工业大学设计学硕士生考试考研大纲-新祥旭考研辅导及答案.doc

发布:2016-08-04约7.57千字共1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考试科目名称:设计学基础理论考试科目代码:[625]   (A卷:数字媒体基础B卷:工业设计史及设计概论)   本科目分为A卷(数字媒体基础)和B卷(工业设计史及设计概论)两部分,每一部分均独立构成一套150分试题。考试时间180分钟。   A卷:数字媒体基础   一、考试要求:   要求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数字媒体艺术的基本概念,理解数字媒体设计与传统设计的关系,能够灵活运用基本概念与基础理论分析和把握数字媒体的特性,及其在当代社会中的传播方式和文化意义;了解数字媒体设计的发展历史及发展趋势,掌握数字媒体设计艺术的类型、特征,理解数字媒体时代信息社会对人类生存模式的影响,理解数字技术的人文精神。   二、考试内容:   I、数字影视理论(50分)   1)数字时代的影视艺术制作   2)影像技术与电影剪辑   3)电视技术的发明与影视剪辑   4)蒙太奇的概念与分类   5)剧本、导演、表演与蒙太奇   6)剪辑艺术中的蒙太奇   7)电影的结构与节奏   8)电影创作中的时空艺术   9)镜头语言的理解与运用   10)数字化剪辑的革命   11)非线性编辑系统的操作   12)电影的分段、分句法与蒙太奇技巧   II、设计学概论(50分)   1)设计与艺术、科学技术、经济的多重关系   2)中国设计史与设计思想   3)西方设计史与设计思想   4)工业革命与现代设计   5)设计的现代分类   6)设计师与设计批评   7)当代西方设计思潮   III、数字媒体理论(50分)   1)数字媒体艺术的概念/构成/分类/特征   2)数字媒体艺术的发生与发展   3)数字媒体艺术(图像、新媒体、数字电影、网络媒体、电子游戏、交互艺术)美学   4)科学、技术与数字媒体艺术   5)网络媒体及网络艺术产品设计   6)数字媒体艺术与创意产业   7)数字媒体艺术与信息化设计   8)数字媒体艺术的未来   三、试卷结构:   考试时间180分钟,满分150分   1)题型结构   A:概念题(20分)   B:简答题(30分)   C:论述题(50分)   D:分析题(50分)   2)内容结构   A:数字影视理论(50分)   B:设计学概论(50分)   C:数字媒体理论(50分)   四、参考书目   1.李停战,周炜.数字影视剪辑艺术教程,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0   2.尹定邦,邵宏.设计学概论(第3版),人民美术出版社,2013   3.李四达.数字媒体艺术概论(第2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   B卷:工业设计史及设计概论   一、考试要求   工业设计概论部分要求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下列主要内容:设计问题的提出、设计的内涵、设计的发展、工业设计的概念,以及作为工业设计师所担负的社会职责和应具备的智能结构;工业设计史部分要求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工业设计史的基本理论,能够灵活运用基本概念与理论分析和把握工业设计不同风格、不同流派的特性、形式与内容,理解工业设计的社会及文化意义。   二、考试内容   I、工业设计史(100分)   1、手工艺设计阶段   1)中国的手工艺设计   2)国外手工艺设计   2、18世纪的设计与商业   1)市场的扩展及其对设计的需要   2)劳动分工与设计专业的出现   3)18世纪的设计风格   4)切普代尔与18世纪的家具业   5)魏德伍德与陶瓷工业   6)保尔顿及其小五金工业   7)新条件下的设计   3、机械化与设计   1)英国的纺织工业   2)技术与设计   3)美国的制造体系与设计   4)美国早期的汽车设计   5)标准化与合理化   4、设计改革   1)19世纪上半叶设计理论的发展   2)水晶宫国际工业博览会   3)拉斯金、莫里斯与工艺美术运动   4)19世纪的工业设计师--德莱赛   5)芝加哥学派   6)新艺术运动   7)麦金托什与维也纳分离派   8)德意志制造联盟   5、工业、技术与设计   1)美国的工业与设计   2)欧洲的工业与设计   3)斯堪的纳维亚国家的手工艺与设计   4)新材料与现代设计   5)技术与设计   6、艺术变革与现代设计   1)美术革命   2)风格派   3)构成派与俄罗斯先锋艺术   4)走向现代主义   5)柯布西埃与机器美学   6)格罗披乌斯与包豪斯   7、20世纪20-30年代的流行风格   1)艺术装饰风格   2)流线型风格   3)斯堪的纳维亚风格   8、职业工业设计师的出现   1)美国工业设计的职业化   2)欧洲的工业设计师   9、战后重建与设计   1)斯堪的纳维亚设计   2)现代主义的发展   3)美国的商业性设计   4)意大利的风格与个性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