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力机械传动课件.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二、液力变矩器 作用: 1.起到离合器的作用,传递或切断发动机与自动变速器传动机构之间的动力传递。 2.在一定范围内无级变速变扭,将发动机的扭矩增大输出。 3.起到飞轮的作用,使发动机运转平稳。 液力变矩器的工作原理 定义:当发动机的转速和转矩一定,泵轮的转速和转矩也一定时,涡轮与泵轮之间的转矩比、转速比、和传动效率三者的变化规律。 液力机械变速器 液力机械变速器 拉维娜行星齿轮系统 各挡传递路线为: (1)D位1挡 第一轴、小太阳轮、短行星齿轮、长行星齿轮、齿圈。 (2)D位2挡 第一轴、小太阳轮、短行星齿轮、长行星齿轮、齿圈。 (3)D位3挡 大、小太阳轮被锁成一体,长短行星齿轮同方向旋转,整个行星齿轮系统被联锁成一体,以直接挡传递动力。 (4)R位 大太阳轮、长行星齿轮、齿圈。 (4)安全阀的功用 压力油进入液压缸时,钢球在油压作用下压紧在阀座上,安全阀处于关闭状态,保证液压缸的密封。 压力油排出时,缸体内的压力下降,安全阀在离心力作用下离开阀座处于开启状态,残留在缸内的液压油因离心力作用排出,使离合器分离彻底。 2.制动器 制动器的功用是固定行星齿轮机构中的基本元件,阻止其旋转。在自动变速器中常用的制动器有湿式多片式制动器和带式制动器两种。 (1)片式制动器 片式制动器:其结构与片式离合器相同。不同之处是制动器从动片的外缘花键齿与固定的变速器外壳连接,可轴向移动,以便接合时将主动件制动,使行星齿轮机构改组换挡。该种制动器接合的平顺性好,间隙无须调整,其缺点是轴向尺寸大。 能通过增减摩擦片数来满足不同排量发动机的要求,故小轿车使用很多。 片式制动器工作过程 (2)带式制动器 它由制动带、油缸、活塞和调整件组成。外弹簧为活塞的回位弹簧。内弹簧为旋转鼓反作用力的缓冲弹簧,防止活塞振动。调整点多在带的支撑端,可在体外调整或拆下油底调整。拧动调整螺栓来调整(旋紧再松2~3圈),调好后再用锁紧螺母锁紧。 优点:结构简单易于安装,带式制动器轴向尺寸小可缩短变速器的长度。 缺点:使变速器壳体上产生局部的高应力区;制动带磨损后需要调整间隙;工作的平顺性差,控制油路中多配有缓冲阀。 调整螺钉 制动带 工作油路 活塞杆 活塞 制动鼓 点击播放 带式制动器 3.单向离合器 作用:单方向固定行星齿轮机构中某个基本元件的转动。 常见形式:滚柱斜槽式(液力变矩器常用)和楔块式(行星齿轮变速器常用)。 单向离合器 单向离合器工作原理 四、组合式行星齿轮系统 由于单排行星齿轮机构不能满足汽车行驶中变速变矩的需要。为了增加传动比的数目,可以通过增加行星齿轮机构来实现。在自动变速器中,两排或多排行星齿轮机构组合在一起,用以满足汽车行驶需要的多种传动比。目前,常见的复合式行星齿轮机构有:辛普森式齿轮机构和拉维娜式行星齿轮机构。 多排行星齿轮机构一般布置形式 两排行星齿轮机构共用一个太阳轮——辛普森式行星齿轮机构。 有两个太阳轮,两排行星齿轮共用一个齿圈——拉威娜式行星齿轮机构。 有些附加一套单排行星齿轮机构实现超速挡。 1.辛普森行星齿轮系统 辛普森式行星齿轮机构由4个独立的元件组成:前齿圈、前后太阳轮组件、后行星架、前行星架和后齿圈组件。 辛普森式行星齿轮机构是双排行星齿轮机构,它由两个内啮合式单排行星齿轮机构组合而成,能提供三个前进挡和一个倒挡。 前面可以加一排超速行星齿轮机构。 辛普森式行星齿轮机构结构形式 1-前齿圈;2-前行星轮;3-前行星架和后齿圈组件 4-前后太阳轮组件;5-后行星轮;6-后行星架 辛普森式行星齿轮机构啮合形式 辛普森式3挡行星齿轮变速器换档执行元件 超速挡行星架 前行星架 后行星架 中间轴 输入轴 输出轴 超速挡太阳轮 超速挡齿圈 前行星齿圈 太阳轮 后行星齿圈 (1)结构特点 B0:超速挡制动器 F0:超速挡单向离合器 C0:超速挡离合器 B1:Ⅱ挡滑行制动器 F1:Ⅱ挡单向离合器 C1:前进挡离合器 B2:Ⅱ挡制动器 F2:低挡单向离合器 C2:高挡及倒挡离合器 B3:低挡及倒挡制动器 工作原理 自动变速器换挡手柄有六个位置: P、R、N、D、2、L。 (1)换挡手柄位于“D”位时 D位1挡: C0 、 F0 、 C1 、 F2工作,变速器处于D位1挡。 超速挡行星架 前行星架 后行星架 中间轴 输入轴 输出轴 超速挡太阳轮 超速挡齿圈 前行星齿圈 太阳轮 后行星齿圈 超速挡行星架 前行星架 后行星架 中间轴 输入轴 输出轴 超速挡太阳轮 超速挡齿圈 前行星齿圈 太阳轮 后行星齿圈 D位2挡: C0 、 F0 、 C1 、B2 、 F1工作,变速器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