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ITS的发展及对中国发展ITS的思考3行政论文范文大全.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国际ITS的发展及对中国发展ITS的思考3行政论文范文大全
国际ITS的发展及对中国发展ITS的思考
3.6 电子收费系统(etc)
道路收取通行费,是道路建设资金回收的重要渠道之一,但是随着交通量的增加,收费站开始成为道路上新的瓶颈。电子收费系统就是为解决这个问题而开发的,使用者在市场购买车载的电子收费装置,经政府指定的部门加装安全模块后即可安装在自己的车上,然后向高速公路公司或银行预交一笔通行费,领到一张内部装有芯片的通行卡(即ic卡),将其安装在自己汽车的指定位置,这样当汽车通过收费站的不停车收费车道时,该车道上安装的读取设备与车上的卡进行相互通信,自动在预交帐户上将本次通行费扣除。
不停车收费系统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路桥收费方式。通过安装在车辆挡风玻璃上的车载器与在收费站etc车道上的微波天线之间的微波专用短程通讯,利用计算机联网技术与银行进行后台结算处理,从而达到车辆通过路桥收费站不需停车而能交纳路桥费的目的,且所交纳的费用经过后台处理后清分给相关的收益业主。在现有的车道上安装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可以使车道的通行能力提高3-5倍。
3.7 紧急救援系统(ems)
紧急救援系统是一个特殊的系统,它的基础是atis、atms和有关的救援机构和设施,通过atis和atms将交通监控中心与职业的救援机构联成有机的整体,为道路使用者提供车辆故障现场紧急处置、拖车、现场救护、排除事故车辆等服务。
二、国际its的发展状况
1.国际its的发展状况
智能交通系统在日本、美国和西欧发展得最快。
智能交通系统的发展起步于60-70年代,相关的its项目当时有美国的ergs(electronic route guidance system,电子路线引导系统)、欧洲的cost30(cooperation in the field of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research,科学技术领域研究协作)、日本的cacs(comprehensive automobile control system,汽车综合控制系统)等。
自本世纪八十年代末以来,日本、美国和西欧等发达国家为了解决共同面临的交通问题,竞相发展智能交通系统,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和人力进行道路功能和车辆智能化的研究,希望在未来的市场上占据有利的地位。起初称为“智能车辆道路系统(intelligent vehicle-highway systems-ivhs)”。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系统功能扩展到道路交通运输的全过程及其有关服务部门,发展成为带动整个道路交通运输现代化的“智能交通系统(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its)”。
1986年,欧洲开始大力实施以欧盟(eu)及各国政府为主导的智能交通系统研究项目drive(dedicated road infrastructure for vehicle safety in europe,欧洲汽车安全专用道路设施)和以民间为主导的prometheus(programme for a european traffic with highest efficiency and unprecedented safety,欧洲高效安全道路交通计划)。
日本在cacs后,于80年代后半期,推动了以建设省为主导的路车间通信系统racs(road/auto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1984-1989)和以警察厅为主导的新汽车交通信息通信系统amtics(advanced mobile traffic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s: 1987-1988)。90年代,日本参与了以美国为主导的its国际化工作。到1996年,日本已经有难以计数的大小项目在开展,从理论规划到实际实施,从现场试验到形成产业,其发展规模和速度咄咄逼人。日本目前在its项目上已经形成了官方、民间、学术机构的协调体制,这对日本its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美国自60年代的ergs之后到80年代之间,在道路交通的信息化、智能化方面,几乎没有任何进展。但是,受到日欧进展的触动,在进入90年代以后,关于its的研究工作开始大规模地开展起来。1991年美国国会通过了“综合地面运输效率方案”(istea-intermodal surface transportation efficiency act,也可译为陆路联合运输效率法),旨在利用高新技术和合理的交通分配提高整个路网的效率,由美国运输部负责全国的its发展工作,并在以后的6年中由政府拨款6.6亿美元,用来进行its的研究工作。1997年,美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