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精品课程.PPT

发布:2018-08-09约1.56千字共21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 三 章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主讲 王岩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使我们大家在全面把握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着重了解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领会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规律,掌握社会发展的动力和人民群众的创史作用等观点,以提高同学们运用唯物史观的原理和方法,正确认识历史和现实、认识社会发展规律的自觉性和能动性。 教学要点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规律 社会形态发展的一般规律 社会基本矛盾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阶级斗争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革命和改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人民群众和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 第一节 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 第二节 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 第三节 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第一节 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 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 三、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规律 四、社会形态更替的一般规律及特殊形式 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一)两种根本对立的历史观 唯物史观 唯心史观 (二)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及其辩证关系 自然界的发展与人类社会的发展的异同: ?(2)方式不同:自在的行为与自为的行为 ?(1)主体不同:自然界和人 ?(3)表现形式不同:自然力量与人的思想动机 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合的生产关系。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即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竖立其上并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形式与之相适应的现实基础。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便同它们一直在其中运动的现存生产关系或财产关系(这只是生产关系的法律用语)发生矛盾。于是这些关系便由生产力的发展形式变成生产力的桎梏。那时社会革命的时代就到来了。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也或慢或快地发生变革。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32-33页。 两种根本对立的历史观: 唯物史观 唯心史观 A.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A.以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为前提,把社会历史看成是精神发展史 B.认为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 B.没有考究人们活动思想动机背后的物质动因和经济根源 C.承认社会历史的客观规律,承认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决定作用 C.否认社会历史的客观规律,否认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决定作用    (1)社会存在也称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主要指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及生产方式,也包括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      (二)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及其辩证关系 社会存在 1      ★无论是地理环境还是人口因素,都不能脱离社会生产而发生作用,都不能决定社会的性质和社会形态的更替。 (2)在人们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中,生产方式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首先,物质生产及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人类其他一切活动的首要前提。 其次,物质生产活动及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的结构、性质和面貌,制约着人们的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等全部社会生活。 最后,物质生产活动及生产方式的变化发展决定整个社会历史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形态从低级向高级的更替和发展。 大国崛起——工业先声 *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