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CAD第一视角与第三视角区别及优缺点(图示详解).doc

发布:2024-05-24约1.64千字共9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CAD第一视角与第三视角区别及优缺点(图示详解)

第一角画法是将机件置于第Ⅰ角内,使机件处于观察者与投影面之间(即保持人→物→面的位置关系)而得到正投影的方法。国内教学讨论的投影画法都是第一角画法。

第三角画法是将机件置于第Ⅲ角内,使投影面处于观察者与机件之间(即保持人→面→物的位置关系)而得到正投影的方法,如图所示。

从图可以看出,这种画法是把投影面假想成透明的来处理的。顶视图是从机件的上方往下看所得的视图,把所得的视图就画在机件上方的投影面(水平面)上。前视图是从机件的前方往后看所得的视图,把所得的视图就画在机件前方的投影面(正平面)上。其余类推,见下图所示。

第一角画法与第三角画法的投影面展开方式及视图配置如下图所示。仔细比较两种画法便可看出,虽然两组基本视图配制位置有所不同,但各组视图都表达了机件各个方向的结构和形状,每组视图间都存在着长、宽、高三个方向尺寸的内在联系和机件上各结构的上下、左右、前后的方位关系。这里将两种画法的投影规律总结如下:

(1)两种画法都遵守“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的投影规律。

(2)两种画法的方位关系是:“上下、左右”的方位关系判断方法一样,比较简单,容易判断。不同的是“前后”的方位关系判断,第一角画法,以“主视图”为准,除后视图以外的其它基本视图,远离主视图的一方为机件的前方,反之为机件的后方,简称“远离主视是前方”;第三角画法,以“前视图”为准,除后视图以外的其它基本视图,远离前视图的一方为机件的后方,反之为机件的前方,简称“远离主视是后方”。可见两种画法的前后方位关系刚好相反。

(3)根据前面两条规律,可得出两种画法的相互转化规律:主视图(或前视图)不动,将主视图(或前视图)周围上和下、左和右的视图对调位置(包括后视图),即可将一种画法转化成(或称翻译成)另一种画法。

第一视角画法:

第三视角画法:

另外,ISO国际标准中规定,应在标题栏附近画出所采用画法的识别符号。第一角画法的识别符号为下图(a)所示,第三角画法的识别符号为下图(b)所示。我国国家标准规定,由于我国采用第一角画法,因此,当采用第一角画法时无须标出画法的识别符号。当采用第三角画法时,必须在图样的标题栏附近画出第三角画法的识别符号(如下图(b)所示)。

(a)第一视角

(b)第三视角

最后:

第一视角和第三视角视图名称很多人容易搞混。

例如左视图。因为第一视角是在工件的左侧看的,但是工件在右侧,放置的时候在主视图的右侧;而第三视角在左边看完直接就放在工件左侧了。

其它依次类推:

第一视角:左视图放右边,右视图放左边,后视图放左边;··

俯视图放下面,仰视图放上面,主视图在中间。

第三视角:左视图放左边,右视图放右边,后视图放左边;

俯视图放上面,仰视图放下面,主视图在中间。

画图之后如何检验图纸是否缺少尺寸?

方法一、必须保证每个特征的长、宽、高三个数据都有。如果是备注中已要求材料厚度时候,有些特征可以只用标注两个尺寸。但,即便如此,仍建议把每个特征的长宽高三个尺寸全部标注;

方法二、把自己想象成加工工人,每个特征如何制作出来?先取材,整块材料的长宽高;然后是每个特征的长宽高。那个特征只要缺少一个尺寸,这个特征就没有办法做出来。

第三视角较第一视角投影的优点:

(1)视图配置较好,便于识图

视图之间直接反映了视向,便于看图,便于作图。左视图在左边,右视图在右边。而第一角投影有时要采用“向视图”来弥补表达不清楚的部位。

(2)易于想象物体的空间形状

左视图和右视图向里,顶视图向下,这样易于想象物体的形状。

(3)便于绘制轴侧图

易于想象物体的空间形状,对绘制轴侧图时想象物体形状有直接帮助。

(4)有利于表达零件细节

相邻图就近配置,一般均不需另加标注,如图7。

????

(5)尺寸及其它标注相对集中。

另:一些主要国家图线宽度的比较(如图表)

???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