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比较文学论文.pdf
浅议比较文学论文--第1页
浅议比较文学论文
摘要:比较文学跨文明研究体现了学科跨越性的最新内涵。可以说,
它突破了传统比较文学学科理论的西方中心主义。而且,当跨文明研究真
正将研究视野拓展到不同文明之间时,其去中心化的意义就更为凸显了。
关键词:比较文学;跨文明研究
一、关于比较文学跨文明研究
(一)不具备可比性
20世纪90年代,著名的美国政治学家亨廷顿出版了他颇具时代意义
的专著《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提出了极具争议的文明冲突论。
他在此书中曾这样讨论到:政治和经济发展的主导模式因文明的不同而不
同。国际议题中的关键争论问题包含文明之间的差异。权力正在从长期以
来占支配地位的西方向非西方的各文明转移。全球政治已变成了多极的和
多文明的。在这个新的世界里,最普遍的、重要的和危险的冲突不是社会
阶级之间、富人和穷人之间,或其他以经济来划分的集团之间的冲突,而
是属于不同文化实体的人民之间的冲突。显然,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指出
了不同文明之间必然存在着异质性,并且由于这样一种带来了彼此的
矛盾与冲突。而正是他忽略了文明间可能存在共通性的看法暗含了比较文
学学界内关于比较文学跨文明研究可比性的一种代表观点不具备可比性。
关于比较文学跨文明研究不可比的看法,最具代表性的可以说是20世纪
70年代由美国学者韦斯坦因所提出的观点:我不否认有些研究是可以的
但却对把文学现象的平行研究扩大到两个不同的文明之间仍然迟疑不决。
因为在我看来,只有在一个单一的文明范围内,才能在思想、感情、想象
力中发现有意识或无意识地维系传统的共同因素。可以看出,韦斯坦因开
浅议比较文学论文--第1页
浅议比较文学论文--第2页
始意识到跨文明研究的问题,这对于比较文学学科理论的更新和发展无疑
是有推进意义的,但是他的迟疑不决也表达出他对于跨文明研究的态度是
消极的。他认为,比较文学一旦越出单一文明的范围,开始涉及异质文明
之间的比较将不再具有合理性。因此,不同文明虽然客观存在,但是跨文
明研究却没有必要开展,比较文学学科的实践应该坚守西方单一文明圈的
阵地。又如雷马克在《比较文学的定义和功能》一文中探讨平行研究可行
性时所提到的作家和作品名单:赫尔德和狄德罗、诺瓦利斯和夏多勃里昂、
缪塞和海涅、巴尔扎克和狄更斯、《白鲸》和《浮士德》、霍桑的《罗吉
摩尔文的葬仪》和特罗斯德-乌尔肖夫的《犹太山毛榉》、哈代和霍普特
曼、阿座灵和法郎士、巴洛耶和斯丹达尔、汉姆逊和基奥诺、托马斯曼和
纪德。可以说,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了以雷马克为代表的一批西方学者关
于跨文明研究不具备可比性的看法。
(二)求同的可比性
相异于上述跨文明研究不具备可比性的看法,比较文学学界内还有另
一派的声音认为跨文明研究是可行的,其可比性是建立在求同的基础上。
美国比较文学学者韦勒克曾明确提出,比较文学应该研究各国文学及其共
同倾向、研究整个西方传统在我看来总是包括斯拉夫传统同最终比较研究
包括远东文学在内的一切文学之间,会产生相互影响。而且,他在思考比
较文学与总体文学之间的关系时也曾提到,无论全球文学史这个概念会碰
到什么困难,重要的是把文学看做一个整体,并且不考虑各民族语言上的
差别,去探索文学的发生和发展。可以说,韦勒克是认同跨文明研究的,
他认为比较文学应该将研究的视野拓展到异质文明之间,在寻求不同文明
的共性方面积极探索。而法国学者艾金伯勒也曾提出与韦勒克相似的看法,
认为不同文明之间具有求同的可比性。他批评了比较文学中的狭隘地方主
义、沙文主义、政治干扰等等倾向,进而提出比较文学是人文主义的观点,
浅议比较文学论文--第2页
浅议比较文学论文--第3页
主张把各民族文学看做全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看做相互依赖的整体,以
世界文学的总体观点看待各民族文学及其相互关系;把比较文学看做能促
进人们的相互理解、有利于人类团结进步的事业。正如钱钟书在《谈艺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