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单元 15金色的鱼钩(说课稿)2024-2025学年六年级语文上册同步教学(统编版)[001].docx
第4单元15金色的鱼钩(说课稿)2024-2025学年六年级语文上册同步教学(统编版)
课题:
科目:
班级:
课时:计划3课时
教师:
单位:
一、教学内容
第4单元15金色的鱼钩(说课稿)2024-2025学年六年级语文上册同步教学(统编版)
1.教材章节:第4单元15课《金色的鱼钩》
2.课程内容:学习本文,了解长征途中,一位老红军战士为了照顾生病的同志,不惜牺牲自己,把鱼线让给战友,自己忍饥挨饿,最后饿死在草地上的故事,体会老红军战士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二、核心素养目标
1.文本理解:培养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深入理解能力,能够通过文本分析,体会人物情感和思想内涵。
2.思想情感:引导学生感受老红军战士的崇高品质,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和集体主义精神。
3.语言表达:通过仿写、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4.价值观塑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理解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在革命中的重要性。
三、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的相关知识:学生在进入六年级之前,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基本的文学鉴赏能力。他们能够识别常见的修辞手法,对人物形象、故事情节有一定的分析能力。然而,对于长征历史以及红军战士的英勇事迹的了解可能有限,这为本节课的背景知识铺垫提出了要求。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六年级学生好奇心强,对历史故事和英雄人物有浓厚的兴趣。他们的理解能力较强,能够通过文本分析深入挖掘人物内心的情感变化。学习风格上,部分学生可能更喜欢通过讨论和互动来学习,而另一部分学生则可能更倾向于独立思考和深入研究。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由于本节课涉及的历史背景较为复杂,学生对长征历史的理解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此外,理解老红军战士的崇高品质和牺牲精神,对于年龄尚小的学生来说,可能需要在情感上产生共鸣。此外,对于部分学生来说,将抽象的情感转化为具体的文字表达,可能是一个挑战。因此,教学中需要适当引导和帮助学生克服这些困难。
四、教学方法与策略
1.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与讨论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讲授介绍长征背景,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深入分析;通过讨论法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让他们在互动中加深对人物情感的理解。
2.教学活动: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老红军战士和生病的战友,让学生体验人物情感,感受故事的真实性;设计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舍己为人品质的理解,培养合作学习的能力。
3.教学媒体使用:利用多媒体展示长征历史图片和视频资料,增强学生对历史背景的直观感受;同时,运用电子文档和互动平台,方便学生进行文本分析和在线讨论。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老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金色的鱼钩》这篇课文。在上课之前,请大家先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如果你是一名红军战士,在长征的路上,你会怎么做?现在,请同学们分享你们的想法。
(学生)……
(老师)很好,同学们都很有想法。今天,我们就通过学习这篇课文,一起来了解长征路上的故事,感受老红军战士的英勇和奉献精神。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老师)接下来,请大家翻开课本,自由朗读课文。在朗读的过程中,注意找出文章中的生字新词,并尝试理解课文内容。
(学生)……
(老师)请同学们分享你们的朗读体会,有哪些生字新词不太懂?
(学生)……
(老师)好的,我们来一起学习这些生字新词。接下来,请大家再次朗读课文,注意感受文章的情节和人物形象。
三、精读课文,深入理解
(老师)现在,请大家仔细阅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老红军战士舍己为人的部分,并思考:他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他的行为给你带来了怎样的启示?
(学生)……
(老师)很好,同学们已经找到了文中描写老红军战士的部分。现在,请同学们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们的感受。
(学生)……
(老师)同学们说得非常正确。老红军战士为了革命事业,不惜牺牲自己,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这种舍己为人的精神,正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四、探究课文主旨,突出全文侧重点
(老师)接下来,我们要探究课文的主旨。请同学们思考:这篇课文想要告诉我们什么?
(学生)……
(老师)同学们说得很好。这篇课文通过讲述老红军战士舍己为人的故事,告诉我们,在革命的道路上,我们要发扬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精神,为实现共产主义事业而努力奋斗。
五、讨论与总结
(老师)现在,请同学们分成小组,讨论以下问题:1.为什么老红军战士要舍己为人?2.我们应该如何学习老红军战士的精神?3.在学习生活中,我们如何践行这种精神?
(学生)……
(老师)请各小组代表分享你们的讨论成果。
(学生)……
(老师)很好,同学们的讨论非常深入。通过今天的课文学习,我们了解到了老红军战士的英勇事迹,感受到了他们的奉献精神。在今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