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C语言程序设计教程》课件_第5章.pptx

发布:2025-03-05约7.07千字共6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5章数组;

5.1一维数组;

5.1.1一维数组的定义

在C语言中,使用数组前必须先进行数组的定义。定义一个一维数组的一般形式为:

数据类型数组名[常量表达式];

例如:

inta[6];

定义了一个一维整型数组,数组名为a,有6个元素,这6个元素分别为a[0]、a[1]、a[2]、a[3]、a[4]、a[5]。;

【说明】

(1)数组名与变量的命名方法相同,用合法的标识符表示。

(2)方括号中的“常量表达式”又称“数组长度”,用整型常量表达式表示,可以包括常量和符号常量,但不能包括变量。

(3)数组元素的下标从0开始,最大为元素个数减1,不能越界。

(4)同一数组中所有元素的数据类型都是相同的。;

5.1.2一维数组元素的引用

在定义了数组之后,就可引用其中的数组元素。其引用形式为:

数组名[下标]

下标可以为整型常量、符号常量,也可以包含变量。下标值如果为小数,C语言编译时将自动取整。

C语言中只能逐个引用数组元素,而不能一次引用整个数组。;

请注意区分数组定义和数组元素的引用,两者从形式上看有些相似,但含义却完全

不同。例如:inta[5];是定义一个有5个元素的整型数组,而a[3]是对下标为3的元素的引用。数组定义是说明语句,前面有类型关键字,而元素引用出现在表达式中,前面没

有类型关键字。数组定义时,方括号中是常量表达式,而元素引用时,方括号中是一般表达式。

设计程序时,通常用循环变量控制数组元素的下标,来实现数组元素的引用。;

【例5-1】将数字1~10存入一个整型数组a中并输出。;

运行结果如图5-1所示。;

5.1.3一维数组的基本操作

一维数组定义后,系统将按数组类型和元素个数开辟一组连续的存储单元,用于依次存放每个数组元素。数组名表示该连续存储单元的首地址。例如定义inta[10];后,系统将在内存中开辟10个连续的整型存储单元,存放10个元素,数组名a表示该连续存储单元的首地址a[0]。

对数组元素赋值一般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在数组??义时就给数组元素赋以初值;另一种方式是用赋值语句或输入语句使数组元素取得值,这在程序运行中进行。;

对一维数组元素的初始化赋值通常可以采用以下方式进行。

(1)对数组的全部元素赋初值。

例如:inta[2]={1,2};

将数组元素的初值依次放在一对花括号内,经过上述定义及初始化之后,a[0]=1,a[1]=2。

(2)对数组的部分元素赋初值。

例如:intb[4]={2,4,6};

只给前3个元素赋初值,其余1个元素的值为0。如果数组定义时没有进行初始化赋值,则所有元素的值都是随机的。;

(3)对全部数组元素赋初值时,可以不指定数组的长度。

例如:inta[]={1,2,3};

(4)当数组指定的元素个数少于初值的个数时,作语法错误处理。

例如:intc[3]={1,2,3,4,5};

是不合法的,因为c数组只能有3个元素,却给了5个初始值。;

5.1.4一维数组的应用

【例5-2】利用数组计算fibonacci数列的前10个数,即1,1,2,3,5,…,并按每行打印5个数的格式输出。

运行结果如图5-2所示。;

【例5-3】从键盘输入10个数,求平均数并输出所有大于平均数的数。

运行结果如图5-3所示。;

【例5-4】输入一个正整数n(1<n≤10),再输入n个整数,用选择法将它们从小到大排序后输出。

选择排序法的基本思路为:对于给定的一组数据,每次选择最小的数据放在数组的当前位置,直至最大的数据结束。

运行结果如图5-4所示。;;

【例5-5】在数组中查找一个给定的数。

输入5个整数,将它们存入数组a中,再输入1个数x,然后在数组中查找x,如果找到,输出相应的下标,否则,输出“NotFound”。

运行结果如图5-5所示。;;

5.2二维数组;

5.2.1二维数组的定义与初始化

二维数组定义的一般形式为:

数据类型数组名[行数][列数];

例如:

intb[1][2]; /*定义b为1行2列的整型数组*/

chara[3][4]; /*定义a为3行4列的字符型数组*/

floatd[5][6]; /*定义d为5行6列的实型数组*/;

数组b有1*2=2个元素,数组a有3*4=12个元素,数组d有5*6=30个元素。与一维数组定义中元素个数必须为常量表达式相同,二维数组定义中的行数和列数也必须为常量表达式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