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诊断学问诊课件.pptx
中医诊断学问诊课件
汇报人:xxx
20xx-03-21
目录
CONTENTS
问诊基本概念与重要性
问诊内容及方法
常见症状鉴别诊断思路
舌象、脉象在问诊中应用
问诊实践案例分析
患者沟通技巧与心理支持
01
问诊基本概念与重要性
问诊定义
问诊目的
获取患者病情信息,为辨证施治提供依据;了解患者生活习惯、环境等因素,判断与疾病关系;掌握患者心理状况,给予适当心理疏导;发现传染病等公共卫生问题,及时上报并处理。
问诊是中医诊断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指医生通过对患者或陪诊者进行有目的的询问,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治疗经过及现在症状和其他与疾病有关的情况,以诊察疾病的方法。
1
2
3
通过问诊,医生可以了解患者的病史、家族史、职业等信息,为辨证施治提供重要依据。
问诊是中医诊断的重要手段
望、闻、问、切是中医诊断的四大方法,问诊能够弥补其他诊法的不足,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问诊与其他诊法相互补充
中医强调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问诊能够全面了解患者的整体状况,为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提供基础。
问诊体现中医整体观念
医生在问诊时应态度和蔼、语言亲切;注意倾听患者主诉,避免打断患者发言;善于引导患者描述症状,获取更多有用信息。
问诊技巧
尊重患者隐私权,保护患者个人信息;避免使用专业术语,尽量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对于危重患者应先救治后问诊,以免延误治疗时机;对于传染病等公共卫生问题应及时上报并处理。
注意事项
02
问诊内容及方法
主诉的定义
患者就诊时最主要的症状或体征及其持续时间。
主诉的询问要点
明确症状或体征的部位、性质、程度、时间等。
主诉的记录方法
简洁明了地记录患者主诉,避免使用诊断性术语。
03
现病史的记录方法
按时间顺序记录,避免遗漏重要信息。
01
现病史的定义
患者本次疾病的发生、发展、演变及诊治经过。
02
现病史的采集要点
起病情况、主要症状特点、病情发展与演变、伴随症状、诊治经过及结果、睡眠和饮食等一般情况的变化。
既往史的定义
既往史的询问要点
家族史的定义
家族史的询问要点
患者过去的健康和疾病情况。
家族成员中健康与疾病状况。
既往健康状况、疾病史、传染病史、预防接种史、手术外伤史、输血史、食物或药物过敏史等。
父母、兄弟、姐妹及子女的健康情况,有无与患者类似疾病,有无家族遗传倾向的疾病。
个人生活史的定义
与患者健康状况相关的个人生活习惯、饮食、运动、烟酒嗜好等。
03
常见症状鉴别诊断思路
发热类型
包括外感发热、内伤发热、实热、虚热等。
对应证候分析
外感发热多因六淫之邪侵袭肌表,正邪相争,营卫失和;内伤发热多由脏腑功能失调,气血阴阳亏虚所致。实热证多因热邪入侵或痰瘀等邪气内生,导致脏腑功能亢进;虚热证则因气血阴液亏虚,导致阴不制阳,阳热相对亢盛。
咳嗽性质
包括干咳、湿咳、寒咳、热咳等。
辨证关系探讨
干咳多因燥邪伤肺或阴虚肺燥所致,表现为干咳无痰或痰少而黏;湿咳则因痰湿蕴肺或痰热壅肺,表现为咳嗽痰多色白或黄。寒咳因风寒袭肺,表现为咳嗽声重、气急、咽痒;热咳则因风热犯肺或痰热内蕴,表现为咳嗽频剧、气粗或咳声嘶哑。
疼痛部位
性质辨证论治规律
包括头痛、胸痛、胁痛、腹痛等。
根据疼痛的性质(如胀痛、刺痛、冷痛、灼痛等)以及部位的不同,可辨证为不同的证候。如头痛可分为风寒头痛、风热头痛、肝阳头痛等;胸痛可分为胸痹心痛、胁痛等;腹痛可分为寒邪内阻型腹痛、湿热壅滞型腹痛等。
汗出异常
消渴
呕吐
泄泻
消渴以多饮、多食、多尿、形体消瘦为主要表现,其辨证分型包括上消(肺热津伤)、中消(胃热炽盛)、下消(肾阴亏虚或阴阳两虚)。
包括自汗、盗汗、zhan汗等,自汗多因气虚或阳虚所致,盗汗则因阴虚火旺或气阴两虚,zhan汗为正邪交争的重要时刻。
泄泻以大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或如水样为主要表现,其辨证分型包括寒湿内盛型、湿热伤中型、食滞肠胃型、脾胃虚弱型等。
呕吐可因外邪犯胃、饮食停滞、情志失调、脾胃虚弱等引起,根据呕吐物的性状、气味及伴随症状可进行辨证施治。
04
舌象、脉象在问诊中应用
检查步骤
注意事项
脉象辨识
遵循先总后分、先浮后沉的原则,依次检查寸、关、尺三部脉象,注意对比左右手脉象差异。
保持诊室安静,避免外界干扰;患者情绪稳定,避免影响脉象;医生指法规范,确保获取准确脉象信息。
熟练掌握常见脉象特征,如浮脉、沉脉、迟脉、数脉等,以便准确辨识患者脉象类型。
舌象与脉象关系
01
舌象反映脏腑气血虚实变化,脉象反映脏腑气血盛衰及病邪性质,二者相互补充,为辨证论治提供依据。
辨证论治原则
02
根据舌象、脉象信息,结合患者症状、体征等,遵循八纲辨证原则进行分析归纳,确定证型及治则治法。
临床应用举例
03
如患者舌红苔黄腻,脉滑数,可辨证为湿热内蕴证,治以清热利湿之法;若舌淡苔白腻,脉沉细无力,则可辨证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