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食品企业安全卫生生产管理制度.doc

发布:2025-02-18约4.65千字共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食品企业安全卫生生产管理制度

TOC\o1-2\h\u28091第一章总则 1

58111.1目的与依据 1

84661.2适用范围 2

12931.3基本原则 2

22276第二章食品安全管理 2

45702.1食品安全标准 2

40622.2食品原材料采购与验收 2

20932.3食品添加剂使用管理 2

3678第三章生产环境卫生 2

71413.1生产场所卫生要求 2

27373.2设备与设施卫生管理 3

207603.3废弃物处理 3

31409第四章生产过程控制 3

102214.1生产工艺与流程 3

2084.2关键控制点监控 3

307994.3生产记录与追溯 3

24461第五章人员卫生与健康 3

10445.1人员健康管理 3

321075.2个人卫生要求 4

152515.3培训与教育 4

9663第六章仓储与运输管理 4

204196.1仓储管理要求 4

217126.2运输环节卫生控制 4

179956.3库存盘点与管理 4

4642第七章质量检验与监测 4

100387.1检验标准与方法 4

127677.2检验设备与仪器管理 4

228237.3不合格品处理 5

24248第八章应急预案与处理 5

102998.1应急预案制定 5

60788.2报告与处理程序 5

53798.3应急演练与改进 5

第一章总则

1.1目的与依据

为了保证食品企业生产的安全与卫生,保障消费者的健康和权益,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制定本管理制度。本制度旨在规范食品企业的生产经营行为,加强食品安全卫生管理,提高产品质量和安全性。

1.2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本食品企业内所有与食品生产相关的活动,包括原材料采购、生产加工、仓储运输、销售等环节。同时也适用于企业内所有员工、供应商及合作伙伴。

1.3基本原则

食品企业安全卫生生产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预防为主。通过加强源头管理、过程控制和风险评估,预防食品安全问题的发生。

全员参与。食品安全卫生是每个员工的责任,企业应加强员工培训,提高员工的食品安全意识和责任感。

持续改进。企业应不断完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持续改进生产工艺和管理方法,提高食品安全水平。

第二章食品安全管理

2.1食品安全标准

企业应严格遵守国家和地方的食品安全标准,制定并执行高于国家标准的企业内部标准。保证产品在生产、加工、储存、运输和销售过程中符合安全卫生要求。定期对食品安全标准进行评估和更新,以适应市场需求和法律法规的变化。

2.2食品原材料采购与验收

建立严格的供应商评估和选择制度,选择具有合法资质和良好信誉的供应商。采购的食品原材料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企业的质量要求。在验收环节,对原材料的质量、数量、包装等进行严格检查,保证原材料的安全卫生。对不合格的原材料,应及时予以退货或处理。

2.3食品添加剂使用管理

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规定使用食品添加剂,不得超范围、超剂量使用。建立食品添加剂使用记录制度,详细记录添加剂的使用情况,包括品种、用量、使用时间等。加强对食品添加剂的储存和管理,防止滥用和误用。

第三章生产环境卫生

3.1生产场所卫生要求

生产场所应保持清洁、卫生,定期进行消毒和清洁。车间地面、墙壁、天花板等应符合卫生标准,无污垢、积水和异味。生产设备和工具应定期清洗和消毒,防止交叉污染。加强对生产场所的通风和照明管理,保证生产环境舒适、安全。

3.2设备与设施卫生管理

建立设备与设施的维护保养制度,定期对生产设备、储存设备、运输设备等进行检查和维护,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卫生状况。对设备的清洁和消毒工作应制定详细的操作规程,并严格执行。设备的维修和保养记录应完整、准确,以便追溯和管理。

3.3废弃物处理

建立废弃物分类收集和处理制度,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进行分类收集,分别处理。危险废弃物应按照国家相关规定进行处理,防止对环境造成污染。加强对废弃物处理过程的监控,保证处理方法符合环保要求和卫生标准。

第四章生产过程控制

4.1生产工艺与流程

制定科学合理的生产工艺和流程,保证产品质量和安全。生产过程中应严格按照工艺和流程要求进行操作,不得随意更改。对生产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和参数进行监控和记录,及时发觉和解决问题。

4.2关键控制点监控

确定生产过程中的关键控制点,如原料验收、加工过程中的温度、时间、压力等,对关键控制点进行重点监控。建立关键控制点的监测制度和纠偏措施,当关键控制点出现偏差时,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纠正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