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文明校园制度.docx
创建文明校园制度
?一、总则
1.目的
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学校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师生文明素养,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特制定本制度。通过创建文明校园活动,促进学校各项工作协调发展,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学校全体师生员工以及学校开展的各项教育教学活动、校园管理工作等。
3.指导思想
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立德树人,以学生为中心,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着力提升师生文明素养、校园文化品位、校园环境品质,提高校园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为学校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和良好环境支持。
二、组织领导
1.成立创建文明校园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学校党委书记、校长
-副组长:学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等相关校领导
-成员: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各二级学院党总支书记、院长
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创建文明校园工作的决策、指挥、协调和监督,定期召开会议,研究部署创建工作,解决创建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2.职责分工
-党委书记、校长:是创建文明校园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全面领导创建工作,确保创建工作的方向正确、目标明确、措施得力。
-党委副书记:负责组织协调学校精神文明建设各项工作,指导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师德师风建设等活动,推动创建工作深入开展。
-副校长:根据分工,负责抓好校园环境建设、校园文化建设、学生管理与教育等方面的创建工作,确保各项任务落实到位。
-各职能部门负责人:按照部门职责,负责制定和实施相关工作方案,组织开展具体的创建活动,做好与其他部门的协调配合工作。
-各二级学院党总支书记、院长:负责本学院的创建工作,组织师生积极参与创建活动,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培育优良学风和院风。
三、师生文明行为规范
1.教师文明行为规范
-爱岗敬业
-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具有强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认真履行教师职责,精心备课、授课,严谨治学,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积极参加各类培训和教研活动,更新教育理念,改进教学方法,勇于探索创新,努力成为教育教学的行家里手。
-关爱学生
-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每一位学生,不歧视、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和成长发展,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学习生活情况,给予学生必要的帮助和指导。
-为人师表
-言行举止文明得体,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穿着整洁得体,仪表端庄大方,使用文明用语,不讲粗话、脏话。
-廉洁奉公,自觉抵制各种不正之风,不接受学生及家长的财物或其他利益,维护教师的良好形象。
-教书育人
-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结合学科教学特点,挖掘课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团结协作
-树立团队意识,积极与同事交流合作,相互学习,相互支持,共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关心集体,顾全大局,维护学校荣誉,共创和谐校园氛围。
2.学生文明行为规范
-品德修养
-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价值取向。
-遵守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和学校规章制度,诚实守信,正直善良,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尊敬师长,团结同学,乐于助人,积极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关心集体,爱护公物,维护校园秩序。
-学习态度
-端正学习态度,勤奋刻苦,积极进取,按时完成作业,认真对待考试,努力提高学习成绩。
-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积极参加各类学习竞赛和实践活动,拓宽知识面,提高综合素质。
-行为举止
-遵守校园文明礼仪,仪表整洁,穿着得体,言行文明,不说脏话、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
-遵守课堂纪律,按时上课,不迟到、不早退、不旷课,认真听讲,积极参与课堂互动。
-爱护校园环境,保持教室、宿舍、校园公共场所的整洁卫生,节约水电,珍惜粮食。
-文明上网,遵守网络道德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