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地区的产业分布要点.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 (1)你知道东北地区有哪些著名的农产品吗?请举例说明。 (2)下图所示的农作物,能在东北地区自然生长的有哪些? 大豆 荔枝 小麦 甜菜 小麦、玉米、水稻、大豆、甜菜、亚麻、花生等 玉米地 甜菜种植地 大豆种植地 (1)读图,说一说东北地区有哪些主要粮食作物。 (2)归纳图中主要粮食作物的分布规律。 (3)图中小麦属于冬小麦,还是春小麦?说出你的判断理由。 集中分布在东北平原 春小麦;纬度较高,冬季寒冷,冬小麦不能越冬,故种春小麦 (1)读图,说一说东北地区有哪些主要经济作物。 (2)归纳图中主要经济作物的分布规律。 甜菜:主要分布在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 花生:主要分布在松嫩平原和辽河平原 亚麻:主要分布在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 农业生产自然条件 有利条件: 地形多为平原,地势平坦; 黑土广布,土壤肥沃; 黑土地 黑土地 东北地区广泛分布黑土、黑钙土等土壤,这些土壤都有深厚的暗色表土层。松嫩平原东部和北部为黑土分布区,厚度可达1米;松嫩平原中西部为黑钙土分布区。黑土和黑钙土的有机质含量高,是中国自然肥力很高的土壤。肥沃的耕地集中连片分布,赋予东北地区良好的农业生产条件。但是,因不合理的垦殖等原因,东北地区的土壤面临着程度不等的流失问题。 黑土剖面 农业生产自然条件 有利条件: 地形多为平原,地势平坦; 黑土广布,土壤肥沃; 气候湿润,雨热同期; 不利条件: 纬度高,热量相对不足——一年一熟 (1)计算下表,并分析计算结果。 (2)议一议,表中数据说明了什么问题? 全国(2010年) 东北地区(2010年) 总产量 (万吨) 人均产量 (千克/人) 产量 (万吨) 占全国比重/% 人均产量 (千克/人) 稻谷 19576.0 2870.0 玉米 17724.5 5478.9 豆类 1896.5 751.8 143 15 262 130 31 500 14 40 68 中国人口数:13.7亿;东北人口数:10955万 1.8倍 3.8倍 4.6倍 农产品特点: 总产量大,占全国比重高(大豆2/5;甜菜1/3)——重要商品粮和经济作物基地; 单位面积产量高(大豆单产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3); 人均占有量多。 (1)读图,说一说东北地区有哪些重要的矿产资源。 (2)说出哈尔滨、长春、沈阳的主要工业部门;想一想,这些工业部门的形成,与这些城市附近地区的资源状况有何关联? (3)议一议,东北地区工业结构的突出特点是什么? 煤、铁、石油 依托附近丰富的煤铁资源 钢铁、机械、汽车 重工业为主(是支柱产业) 鞍钢热扎车间 沈阳飞机制造 大连造船厂 大庆油田 (1)读图,说一说东北地区有哪些重要的矿产资源。 (2)说出哈尔滨、长春、沈阳的主要工业部门;想一想,这些工业部门的形成,与这些城市附近地区的资源状况有何关联? (3)议一议,东北地区工业结构的突出特点是什么? 煤、铁、石油 依托附近丰富的煤铁资源发展起来 钢铁、机械、汽车等 重工业为主(是支柱产业) 辽中南工业基地 辽中南地区是中国著名的工业基地,面积近12万平方千米,人口3500多万。鞍山、本溪一带,蕴藏着上百亿吨铁矿,尽管品位不算太高,却可以露天开采,便于选矿和冶炼。 优越的地理位置,丰富的煤、铁、石油资源,便利的交通运输,较好的工业基础,独特的发展历程,使辽中南地区成为全国重要的重工业基地。沈阳是机械工业中心,鞍山和本溪是钢铁工业基地,抚顺是石油化学工业和装备制造基地,辽阳是化学工业基地,大连是综合工业中心和造船工业基地。 存在的问题: 20世纪90年代以来,传统工业优势地位下降,经济发展困难。 东北工业基地的战略转型 经过多年的开发,东北地区的一部分矿产资源日益减少,许多工矿城市面临着资源不足的严峻挑战。比如,抚顺、阜新的煤炭资源趋于枯竭,辽中南地区有色金属矿山的资源量严重不足,大庆油田、辽河油田的可采储量大幅度减少。矿区沉陷、生态恶化、环境污染也成为制约东北老工业基地发展的重要瓶颈。近些年来,立足于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背景,东北许多工矿城市着力实施产业转型和结构调整,发展新型产业,改造传统产业,取得了显著成效。 解决对策(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尤其是运用高新技术产业改造传统产业,支持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提升…… 针对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工业发展问题,大家出了不少好主意。下列建议是否可行,谈一谈你的看法。 加大资源勘察力度 减少资源和能源浪费 发展观光旅游业 从工矿产城市向综合性城市转型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