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新标准.pptx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新标准汇报人:XXX2025-X-X
目录1.课程目标与实施建议
2.英语知识内容与要求
3.英语技能发展与培养
4.教学活动设计与实施
5.教材与教学资源
6.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
7.英语教师专业发展
8.课程管理与评价
01课程目标与实施建议
课程目标概述总体目标定位明确课程总体目标,培养具有基础英语运用能力的公民,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具体目标涵盖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五个方面,覆盖小学到初中阶段的学习内容。学段目标设计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特点,设置分学段目标。例如,小学阶段侧重培养听、说能力,初中阶段增加读、写技能,注重提高语言运用能力。每个学段目标设定合理,便于教学实施与评价。目标达成评价建立科学的目标达成评价体系,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全面评估学生在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等方面的进步。评价结果为教学调整提供依据,促进课程目标的实现。
课程实施原则以人为本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关注学生英语学习需求,实施差异化教学。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注重实践课程实施强调实践性,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如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让学生在实际语境中运用英语,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小学阶段至初中阶段,实践性活动比例逐渐增加。整体发展课程实施注重学生英语素养的全面发展,包括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通过课程设计,确保学生在各个方面的均衡发展,为终身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课程评价体系多元化评价评价体系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包括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注重过程与结果并重。通过听、说、读、写、语法、词汇等多方面评价,全面衡量学生英语能力。定量与定性评价方法结合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采用标准化测试与教师观察、学生自评和互评等多种手段,确保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和全面性。评价结果应用评价结果用于指导教学、改进课程和促进学生发展。根据评价反馈,教师调整教学策略,优化教学内容,提升教学效果。同时,评价结果对学生个人发展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02英语知识内容与要求
词汇与语法词汇积累要求学生掌握一定数量的词汇,小学阶段约1500-1600个,初中阶段约3000个左右。词汇学习注重实用性和趣味性,通过语境学习,提高词汇运用能力。语法知识语法教学强调基础语法知识的掌握,包括时态、语态、句型结构等。小学阶段重点掌握简单句型,初中阶段逐步学习复合句型,提高句子表达能力。词汇语法结合词汇与语法教学相结合,通过词汇学习促进语法知识的内化,反之亦然。在实际语境中运用词汇和语法知识,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功能意念日常交际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日常交际的能力,涵盖问候、介绍、请求、感谢、道歉等基本交际功能。小学阶段注重基础交际用语,初中阶段逐步扩展至更复杂的交际场景。功能拓展在掌握基本交际功能的基础上,拓展至学习、工作、娱乐等更多场景,如描述事件、表达观点、讨论问题等,提高学生在不同场合的英语沟通能力。文化理解通过功能意念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交际习惯和表达方式,培养跨文化交际意识,促进文化交流和理解。
文化意识文化导入课程中融入丰富多样的文化元素,如节日、习俗、历史、地理等,让学生在接触英语的同时,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背景,拓宽国际视野。跨文化理解通过学习不同文化,培养学生理解和尊重文化差异的意识,提高在多元文化环境中有效沟通和交往的能力,促进跨文化交流与融合。文化自信课程强调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展示中华文化的魅力,让学生在了解世界文化的同时,更加自豪地传播和弘扬本国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03英语技能发展与培养
听、说、读、写技能听力训练通过多样化的听力材料,如故事、对话、新闻等,提高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小学阶段听力材料长度约100-200词,初中阶段逐步增加至300-500词。口语表达注重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通过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形式,让学生在真实语境中练习口语。小学阶段鼓励学生使用日常用语进行简单交流,初中阶段提高至表达观点和讨论问题。阅读理解阅读材料涵盖故事、说明文、议论文等多种类型,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小学阶段阅读材料难度适中,初中阶段逐步提升至理解复杂文本的能力。写作实践写作训练从简单的句子和段落开始,逐步过渡到篇章写作。小学阶段注重写作技巧的培养,初中阶段提高至撰写不同类型文章的能力。
技能综合运用跨技能实践通过综合性任务,如角色扮演、项目学习等,让学生在听、说、读、写等多个技能之间进行综合运用,提高实际语言运用能力。小学阶段实践任务约5-10个,初中阶段增至10-15个。情境模拟设置贴近学生生活的模拟情境,让学生在实际场景中运用英语,解决实际问题。情境模拟活动涵盖学习、生活、社交等各个方面,促进学生语言技能的全面发展。任务导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