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文化修订版.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一章 导论 1
第一节 民俗与民俗学 1
一、什么是民俗 1
二、民俗形成原因 1
1、民俗形成原因——经济原因 1
2、民俗形成原因——政治原因 1
3、民俗形成原因——原始宗教影响 1
三、什么是民俗学 1
第二节 民俗学主要研究领域 1
一、物质民俗: 1
1、集市 2
2、行商 2
3、坐商 2
二、社会民俗 2
三、精神民俗 2
四、语言民俗 2
第三节 民俗文化的基本特征和功能 3
一、民俗文化的基本特征 3
1、社会性和集体性 3
2、类型性和模式性 3
3、传承性和播布性 3
4、稳定性和变异性 4
二、民俗文化的功能 4
1、历史功能 4
2、教育、规范功能 4
3、维系功能 4
4、调节功能 4
第四节 民俗文化的研究方法 5
一、田野作业法 5
二、历史研究法 5
三、比较研究法 5
第二章 居住民俗 5
一、居住民俗的形成 5
二、居住类型 5
1、帐篷 5
2、干栏型 5
3、上栋下宇型 6
4、窑洞型 6
三、居住的民俗表现 6
1、火与火塘的突出作用 6
2、住房的分配——长幼尊卑的原则 6
3、人畜分居,人神有别 6
四、居住的信仰习俗 6
1、两大基本构成:山、水 6
2、古之风水,以龙山为吉地 7
3、河曲之内为吉地,河曲外侧为凶地。 7
4、坐北朝南的基本格局 7
5、风水四大要素——龙、穴、砂、水 7
五、居住民俗的特点 9
第三章 服饰民俗 9
一、服饰的产生和发展 9
二、服饰的发展阶段 9
三、服饰承载观念 变化的关系 10
1、崇宗敬祖,强调礼仪伦常 10
2、求吉心理 10
3、表现民族的自我意识 10
4、成为某种政治观念的载体 11
四、中国传统服饰的禁忌 11
1、袒露禁忌 11
2、款式禁忌 11
3、颜色的禁忌 11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民俗与民俗学
一、什么是民俗
民俗,即民间风俗,指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广大民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文化生活。最早见于《礼记? 王制》“命太师陈诗,以观民风”;《礼记?缁衣》中“故君民者,章好以示民俗”;《史记? 孙叔敖传》“楚民俗,好痹车”;《汉书? 董仲舒传》“变民风,化民俗”。
相近词:风俗、习俗、民风、谣俗
二、民俗形成原因
经济原因、政治原因、地缘原因、原始宗教影响
1、民俗形成原因——经济原因
案例:纳西族东巴祭祀经诗──《祭天古歌》
如果天上的美汝柯西柯洛,把灾难与祸患降下人间,我们要全力把它抵挡上去。不论它是让人害黄眼病的瘟疫。
左手边威严的雷神,是叫科督班兹的神祇,是乘骑着白尾巨龙的神祇,它从美古托地方走下来,来到人类居住的大地上。
2、民俗形成原因——政治原因
婚姻制度的演变
上古时期 杂婚 从母姓 “姜、姬”姓
奴隶社会 抢婚 称“昏礼”
封建社会 婚礼有了一定的程序
历代婚姻制度变化很大,但与政治的变化息息相关
3、民俗形成原因——原始宗教影响
三、什么是民俗学
1927年,广州中山大学创办《民俗》周刊,“民俗”成为一个固定的学术名词。
是研究人们在日常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中,通过语言和行为传承的各种民俗事象的学问。
与人类学(文化人类学)、民族学、社会学、历史学有着密切的关系。
第二节 民俗学主要研究领域
一、物质民俗:
指人们在创造和消费物质财富过程中所不断重复的、带有模式性的活动,以及由这种活动所产生的带有类型性的产品形式。
? 例如生产、商贸、饮食、服饰、居住、交通、医药保健等民俗。
各类商业及其民俗特点
1、集市:北方叫“集”,江南叫“市”,两广叫“墟”,云南叫“街子”,川黔叫“场”。
2、行商:一是商队,另一种是货郎小贩。
3、坐商
主要表现:幌子、字号牌匾、店堂标牌、商标等。
药店幌子
分为五层,幌盖为磬形,象征吉庆有余,第二层及第四层为药丸形,第三层为膏药形,表明这家药铺是以经营丸、散、膏、丹为主的膏药铺,幌坠为双鱼合抱、太极八卦图案,象征中医医理,讲究阴阳调和之道。这件招幌除了具有模型式招幌的特征还具有隐喻性象征招幌特性,是一件两种招幌类型合用的招幌。
面粉店幌子
这件幌子是典型的隐喻性象征招幌,一块牌子正反两面的文字“欺霜”“赛雪”。看起来都与面粉无关,但细想这两个词形容的都是一个特性就是“白”。当时白面是比较高级的粮食了,北京普通老百姓家一般就吃棒子面,白面不容易吃上,而且白面是越白质量越好,这两个词在说明自家是面粉铺的同时也在夸耀自家的面粉如何好。
中国最早的商标——北宋“白兔儿”
“白兔儿”铜板,时间不晚于1127年(北宋年间),比1473年英国最早的印刷广告还早三百年。
二、社会民俗:
又称社会组织及制度民俗,指人们在特定条件下所结成的社会关系的惯制。如社会组织民俗(血缘组织、地缘组织、业缘组织等)、社会制度民俗(习惯法、人生仪礼等)、岁时节日民俗以及民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