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管窥网络文化对青少年思想道德发展的影响.doc

发布:2018-04-09约6.69千字共11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管窥网络文化对青少年思想道德发展的影响 【摘要】所谓网络文化就是在网络信息技术基础上形成的一种富有精神性的文化形态,它在形式、渠道及方式上也呈现出多元化。当今社会,青少年已经成为网络文化建设的主体,在计算机日益普及和网络技术突飞猛进的今天,网络文化对青少年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生活模式、思维方式以及想象力、创造力等产生着积极影响,可是,随着越来越要多的青少年逐渐接触和深入网络世界,青少年在网络道德失范现象也日趋凸现。网络文化中不同的价值观相互渗透和冲突,使青少年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变革年代。传统伦理道德很难避开网络而独立发展,青少年的网络生活应当正确与积极的满足他们的网络交往的价值要求,以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作为交往的媒介和存在的基本状态和方式。政府以及社会必须构建起适合青少年发展的网络文化、加强青少年自身修养、创建良好的外部环境,促进青少年道德健康稳健发展。 关键字:青少年 网络文化 思想道德 影响 正文: 一、 21世纪是一个信息高速发达的网络时代,广大青少年作为使用网络的一个重要群体,也是网络文化对其影响最深刻的一个群体。据《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第31次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12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到5.64亿,12年全年共计新增网民5090万人,互联网普及率为42.1%,较2011年底提升3.8个百分点,保持低速增长。与之相比,手机网络各项指标增长速度全面超越传统网络,手机在微博用户及电子商务应用方面也出现较快增长。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从22.6%提升到28.9%,互联网普及率在稳步上升。低龄网民占比也在上升,10岁以下网民群体由1.0%增至2.1.%,19岁以下的青少年共占36.9%,也就是说有1.38436亿青少年成为网络文化的参与者、创造者、传播者和接受者,可见网络文化对青少年成长影响之甚。所谓网络文化是指网络上的具有网络社会特征的文化活动及文化产品,是以网络物质的创造发展为基础的网络精神创造。网络文化本质上是青少年文化,其内核为“少年精神”,而以此同时,网络文化又是青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青少年的思想意识、行为方式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 当我们在享受网络的方便与网络文化的快捷的同时,却不得不为它的负面影响所担忧。最具代表性的,如“恶搞”现象(它借助于网络不可比拟的自由传播性和民众参与性,形成了一种以爆笑、搞怪、恶作剧为主要特征的另类创作风格。)、网恋、模仿网络游戏扮“英雄”等现象屡见不鲜。青少年时期是道德形成发展的关键时期,因此探索网络文化对青少年道德形成发展的影响、成因及对策,对于提高青少年的道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二、网络文化对青少年道德发展的影响 网络文化是一种蕴涵特殊内容和表现手段的文化形式,是人们在社会活动中依赖于以信息、网络技术及网络资源为支点的网络活动而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网络文化从结构上可以分为三种形式,即物质层面的网络文化、制度层面的网络文化、精神层面的网络文化,同时,网络文化又具有虚拟性、开放性、动态性、共享性、多元性和自主性等特征,因而网络文化从网络社交、网络娱乐等方面对青少年道德发展起着双重作用,有弊有利。网络文化对青少年的影响从以下几点阐述说明: 一 对青少年社交发展的影响 青少年处于身心发展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和敏感性。网络社交增加了青少年同伴之间、群体之间相识和了解的途径,使日常生活中部分人际交往的需要在网络上得到了满足。对于青少年而言,网络社交的匿名性能回避面对面的人际交往中的羞怯和畏惧,从而培养交际能力,获得人际交往中的认同和自信。青少年通过博客和日志空间等记录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可以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愿,从而在网络空间产生共鸣,这有利于青少年提升个人价值感。同样的,在交友网站、论坛和QQ空间,微博,博客等社区网站上,青少年也是比较活跃的。网络拓展了青少年人际交往的空间,青少年能够接触到更多的社会群体。因此网络社交能够满足青少年的交流需求,同时其他网民的积极反馈也能提高青少年的自信心,从而可以增强青少年之间的相互信任感。从另一方面来说,网络对青少年在社交中产生的负面影响也是不容小视的。过度的网络社交也可能导致青少年回避正常人际交往,与现实社会隔离,一旦“进入”没有人认识“我”这个互联网虚拟世界中,极易导致道德人格缺失,形成双重甚至于多重人格,伴之于产生了各种各样的网络犯罪、网络畸恋等道德失范行为,有的还沉溺于各种网络游戏中,在网络中寻求一种畸形的成就感,极易导致青少年沉迷于虚拟世界而与现实生活产生脱节。这样,一方面极度迷恋网络,成为“网络瘾君子”。 心理学家警告,今后几年,互联网瘾君子将成倍增长。根据对青少年的调查表明,他们中的一些人通过上网来逃避问题,特别是通过网络游戏、网络聊天等形式,借助于在虚拟空间中虚幻的良好感觉,寻找逃避现实困难的“麻醉剂”。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