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方法.docx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浅谈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方法
现在的课堂,对原来地理课单靠讲述进行 “满堂灌 ”的现象已不能满足学
生学习的需要,也达不到学习的真正效果了, 现在更多的要注重对学生掌握知识,
获取知识能力的培养,如何使地理课堂活跃,高效, 以下是我在教学过程中的一
些反思。
一、真正意义上的让学生参与课堂
我们的学生在过去的教学模式下听课成了他们的主要内容,是否有思考,
有想法不是重点,甚至被忽略,而这样的效果很是一般, 初一地理的第一章有一
定的难度,以往也是一遍讲完不懂,再来一遍,可想而知效果如何。
改变原有的课堂模式,加入学生自主学习、互动探究、总结提升 、当堂检
测这几个环节, 学生自主学习对于学生的自学有一定的要求, 时间允许的情况下
可以利用课堂时间, 作为对新学课本内容的知识准备, 为以后学生的自学能力提
供帮助,互动探究这是师生共同完成学习内容的过程, 老师在这一过程中主要作
为一参与着, 在困难问题或知识时起到点拨的作用, 探究的过程是学生学习新知
识的过程,是学生真正意义上的学习,自己主体参与课堂的学习活动。
二、课堂中经常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在班级取得很好的效果, 我把这一很好的学习方法也加以引用
到地理课堂上,用小组讨论比较方式,开展课内外贴近学生生活的,有亲合力
的话题,充分利用合作学习,通过学生小组成员之间读、动脑,积极主动地参
与课堂教学,调动他们的生活积累,启发、引导他们独立思考,大胆质疑,形
成他们的自主学习,自主发展,使课堂教学充满活力和新意。
三、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改变传统的教师教课本, 学生学课本内容, 而是教学中从教给学生分析问题
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入手,从动手能力和动脑能力去培养和提高他们的地理能力,
如综合分析能力和对比能力等。 从学生的年龄出发, 尊重他们已有地理语言和兴
趣,在教学中尽可能多利用各种景观图片,让学生多看多讲,增加兴趣,创设问
题情境,引导学生进行学习, 尤其是利用课本资源和生活中很容易获得的或熟悉
的资源,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引导他们在已有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 通过阅读地
图,自己分析和提取出有用的地理信息,从而掌握新的知识。
四、课堂教学中进行地理学习方法的指导
学会自己读书,使学生知道如何使用教材、有目的地读书。教材的结构是两
部分组成,正文和非正文, 而非正文又主要包括各类地图和图片、 活动及阅读材
料。在教学中关键就是处理好它们的关系。 在我们刚学习初中地理的第一课 “与
同学们谈地理”中就可以进行使用教材的指导,让学生认识教材的结构特点, 认
识到在以后的学习中正文、 地图和活动都要重视, 更要在以后的每一节课堂教学
中以教材内容为载体, 让学生认识到该节教材中哪些正文、 地图、活动是重难点,
对每节教材的使用方法做到心中有数,学会正确使用教材和有目的的读教材。
五、运用多样的方法进行有效记忆
我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地形时,可从疆的右边想象,“三山夹两盆”,
三横为三坐山,两个田为两盆地。又如绘简单的地图,把我国三级阶梯画出来,
第一、二级的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第二、三级东北西南走向的大兴安岭、
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以及与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的位置关系,学
生记忆起来简单直接,容易接受。
或运用一定的空间位置顺序来记忆。 如我国的陆上 14 个邻国,东朝鲜,北
俄罗斯和蒙古,西北哈萨克、吉尔吉斯、塔吉克,西阿富汗和巴基斯坦,西南印
度尼泊尔和不丹,南缅甸、老挝、越南。隔海相望的国家:东韩国和日本,东南
菲律宾,南部马来西亚、 文莱、印度尼西亚等。 我国濒临的海洋, 从北到南渤海、
黄海、东海、南海,这样记忆省时,不易遗忘。
教学的过程中把不同的地理事物之间进行有机的联系, 如被称为世界雨极的
印度乞拉朋齐,那么,它为什么会成为世界的雨极呢?我们可以结合地图, 根据
其所处的地理位置便可分析出, 它位于喜马拉雅山的迎风坡, 这里有大量的地形
雨,这样,气候便和地形、位置相互联系起来了。可以加深这一内容的记忆。
六、教会学生课堂发问
课堂教学中在设计教学情境时, 要给学生发问的空间,引导他们从提出问题、
发现问题出发,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中最关键的是让他们会提出
问题,对陌生的地理事物提出疑问。例如,学习地球自转和公转时,为什么会我
们在吃中饭时美国人酣然入睡, 为什么我们穿着厚厚的棉衣, 澳大利亚人却在夏
天里。
通过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的方法, 对我今后的课堂教学有很好的指导
作用,做好课堂教学的反思是我们今后更好指导教学的重要途径之一。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