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高中历史总复习(先秦时期)详解.ppt

发布:2016-11-08约4.53千字共5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单元一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发展 —先秦 一、原始社会 经济:传说神农氏“制末耜,教民农作”,成为农业的始祖。 1、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培植粟和水稻的国家之一:北方以旱地的粟麦生产为主。南方以水田稻作生产为代表。 2、原始农业的耕作形式是刀耕火种。主要使用石斧、木耒、石铲、骨耜、石镰等简单的工具。 3、中国古代饲养的家畜主要有猪、牛、鸡、狗等。 4 、从二里头文化(原始社会后期)开始。我国进入青铜时代。 5、中国是世界上首先发明丝织技术的国家。上古时代.人们就已经学会养蚕缫丝了。距今约4800年的原始文化遗址出土有丝织品。 二、奴隶社会(夏、商、西周、春秋) 二、夏商西周的经济 (1) 农业生产的发展 青铜农具很少,主要农具是耒耜、石锄、石犁等。 夏商周实行井田制 (2) 手工业 夏商周时期,手工业以青铜铸造为代表,由官府垄断。早期的手工业由官府直接经营,进行集中的大作坊生产;它凭借国家权力,征调优秀工匠,使用上等原料,生产不计成本,产品大多精美。官营手工业素称发达。 (3) 商业 商朝人善于经商,后世将从事商业活动的人称为商人。 A、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 1.农业生产的发展 (1) 井田制破坏和土地私有制形成(破坏原因、初税亩和土地私有制确立、土地私有制特点) (2) 生产工具的进步和水利 铁农具和牛耕、都江堰 (3) 小农经济产生(原因、特点、作用) 2.手工业生产的发展 春秋战国时期,民间手工业兴起。包括小农的家庭手工业和民营手工业。 3.商业的发展和重农抑商政策 (1) 私营商业的兴起P12 (2) 重农抑商政策的出现P17 二、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和社会改革 1.秦国的商鞅变法 (1) 变法的背景和变法的开始 (2)主要的变法措施 (3)变法的成效和结局 2.秦统一六国【选修4】 (1)统一的主客观条件 (2)统一的经过和时间 自耕农经济(小农经济) 原因: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的进步; 私有土地的出现。 特点: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自给自足 优点:生活稳定,积极性高 局限性:分散性、落后性、脆弱性 耕作技术 神农”的传说 民 间 手 工 业 民营手工业 家庭手工业 私人经营的作坊或工场 产品出售供民间消费 农户的家庭副业 产品消费、纳税、出售 A.刀耕火种 C. 铁犁牛耕 B.石器锄耕(耜耕) 春秋:牛耕开始出现 唐 曲辕犁 一牛挽犁 春秋战国水利工程图 夏商西周三代统治中心区域 嫡长子 余嫡子及庶子 大宗 (宗主) 天子 诸侯 卿大夫 士 庶人 小宗 (大宗) 小宗 (大宗) 小宗 (大宗) 政治组织与亲族组织合一 政治权力分配基于血缘关系 嫡长子继承制 实质:维护父权、家国同构 分封制 嫡长制继承制(宗法制)  ①西周分封的目的、对象是什么?  ②分封对象相应的权力和义务是什么?  ③西周分封制有什么作用? ④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关系? 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开创家天下制度之先河 父子相传,兄终弟及 宗法制 神权与王权的密切结合 商周区域比较 商司母戊鼎 商四羊方尊 商彩色羊盘纹布 商蔓藤纹印花布 公 田 奴隶主城堡 私 田 ②私田的大量出现(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出现许多井田制公田以外的私田,生产工具的进步导致私田的增加)。 ①根源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表现为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 公田转化为私田的实质   ①公田转化为私田的实质是生产关系的变化,其核心是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化,由奴隶制土地国有制开始变化为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   ②井田制是奴隶社会的经济制度,是奴隶社会的经济基础。井田制的瓦解,说明奴隶社会开始解体。   ③地主土地所有制是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公田转化为私田,说明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的剥削关系开始形成。 “至于神农,人民众多,禽兽不足,于是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劳作,神而化之,使民易之,故谓神农也。” ——《白虎通义》 湖南玉蟾岩遗址出土一万年前的栽培稻壳 * * 1.原始社会:距今约170万年前元谋人---公元前2070年夏朝建立前 2.奴隶社会: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476年 (1)夏朝(前2070年- 前1600年,400多年)建立 启 (2)商朝(前1600年---前1046年,400多年)发展 汤 (3)西周(前1046年---前771年,大约280多年)强盛 武王 (4)春秋(前770年----前476年,300多年) 衰亡 3.封建社会:公元前475年——1840年 战国(公元前475年——公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