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22T 3504-2023 水稻品种田间特性鉴定技术规程 .docx
ICS65.020CCSB21
22
吉林省地方标准
DB22/T3504—2023
水稻品种田间特性鉴定技术规程
Technicalcodeofpracticeforidentificationoffieldcharacteristicsofricevariety
2023-09-28发布2023-11-16实施
吉林省市场监督管理厅发布
DB22/T3504—2023
I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
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中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吉林省农业农村厅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吉林省农作物新品种引育中心。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张云学、唐铭、李海波、王化冰、朴秀吉、王艳丽、修荆昌、尹大鹏、朴莲玉、刘励蔚。
DB22/T3504—2023
1
水稻品种田间特性鉴定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文件确立了水稻(OryzasativaL.)品种田间特性鉴定的工作程序,规定了环境条件、田间栽培、鉴定过程等阶段的操作指示,描述了过程记录追溯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水稻品种田间特性的鉴定评价。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4404.1粮食作物种子第1部分:禾谷类
GB/T5519谷物与豆类千粒重的测定
NY/T593食用稻品种品质
NY/T847—2004水稻产地环境技术条件
NY/T1300农作物品种试验与信息化技术规程水稻
NY/T1534水稻工厂化育秧技术规程DB22/T992优质水稻生产技术规程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水稻品种ricevariety
经过人工选择而形成遗传性状比较稳定、种性大致相同、具有人类需要性状的栽培水稻群体。
田间特性鉴定identificationoffieldcharacteristics
在大田中植物的各个生育阶段,对某器官或部位进行观察和描述,并参照标准和术语进行记载,对
其农艺性状、抗逆性状、经济性状等方面进行鉴别和评定的活动。
4水稻品种田间特性鉴定程序的构成
水稻品种田间特性鉴定程序由3个阶段构成,程序流程图如图1所示。
2
DB22/T3504—2023
1
1环境条件(见第5章)
2田间栽培(见第6章)
3鉴定(见第7章)
4记录存档(见第8章)
图1水稻品种田间特性鉴定流程图
5环境条件
应符合NY/T847—2004第3章的规定,具体要求见附录A。
6田间栽培
6.1种子质量
应符合GB4404.1的要求。
6.2育秧
按NY/T1534的规定。
6.3田间设计
6.3.1绘制田间试验设计图
绘制田间秧苗移栽设计图,图中标识南北方向、小区排列顺序、小区行数、操作道宽度和保护行行数。
6.3.2田间小区设计
在同一田块,采用小区随机排列,每份水稻品种种植面积不少于100m2。小区应为长方形,长宽比以(2~3):1为宜,长边应与试验田实际或可能存在的肥力梯度方向平行。
6.3.3设置保护行
田块四周均应设置保护行,且不少于3行。
3
DB22/T3504—2023
6.3.4设置操作道
小区间及试验与保护行间应留操作道,宽度应不大于40cm。
6.4移栽
适宜秧龄同期移栽。插秧方式以当地习惯为主,插秧密度为30cm×(13.3~20)cm,每穴3株~5株。移栽后及早进行查苗补缺。
6.5田间管理
按DB22/T992执行。
7鉴定
7.1生育时期调查
调查时期,调查器官或特性,调查方法见附录B。
7.2主要性状调查
7.2.1农艺性状7.2.1.1植株
田间特性鉴定包括以下3项内容:
a)株高:成熟期梅花法选取植株10穴,测量每穴最高穗,从茎基部至穗顶(不包含芒),取其平均值,精确至0.1cm;
b)株型:分蘖盛期目测,分紧凑、适中、松散3级;
c)整齐度:根据长势、长相、抽穗情况目测,分整齐、一般、不齐3级。7.2.1.2叶
田间特性鉴定包括以下2项内容:
a)叶色:分蘖盛期目测叶片,分浅绿色、绿色、深绿色、紫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