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预应力孔道注浆密实度无损检测技术规程》条文说明.docx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PAGE
PAGE 7
中国工程建设协会标准
桥梁预应力孔道注浆密实度无损检测技术规程
T/CECS *** : 2020
条文说明
目录
1 总 则 26
2术语及符号 26
3基本规定 27
3.1一般规定 27
3.2检测流程 27
3.3抽样方法选用原则 27
3.4抽样原则 27
4 冲击弹性波法 28
6内窥镜法 31
1 总 则
本章节对制定本规程的目的进行了详细说明,以及该规程与国家现行规程、行业规程的优先关系,对检测单位在执行该规程明确了优先级。
2术语及符号
本章节将规程中列出的术语进行了详细描述与定义,对参数计算过程中出现的符号做了规定。
2.1.1由于空洞等缺陷通常发生在孔道的上方,因此通常只需测试最上方的钢绞线即可。在一次测试过程中,可同时完成上述三种方法(FLEA、FLPV、PFTF)的测试。为了提高检测精度,需要在钢绞线的两端分别激振和接受。一般情况下,完成一个孔道的测试时间在5分钟左右。
附图 2-1 定性测试示意图
2.1.3沿着管道的上方或侧方,以扫描的形式连续测试(激振和受信),通过反射信号的特性测试管道内压浆的状况。
附图 2-2 压浆密实度的定位测试
3基本规定
3.1一般规定
3.1.3压浆材料龄期对其固化程度有很大的影响。当压浆料固化程度不足时,其在检测时的表象就类似于压浆缺陷。因此,从理论上讲,应当在压浆料的刚性接近乃至超过构件混凝土的刚性时进行检测。但这样所需的龄期往往很长,为检测、施工作业带来不便。压浆料的固化受温度影响很大,在检测时根据天气条件应适当增加龄期,以保证压浆材料的强度接近混凝土强度。为此,本规程在检测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借鉴了相关规程对龄期的要求:压浆材料强度至少达到混凝土强度的70%以上。否则,压浆材料尚未充分硬化,其反应则类似缺陷,容易引起误判。
3.1.4设备检定/校准周期一般为1年,但若使用过程中出现问题经过维修,或更换AD卡、放大器、传感器等应进行检定/校准。
3.2检测流程
3.2.2为了保障检测顺利,资料收集及现场调查应至少包括以下内容:工程名称及设计、施工、监理、建设和委托单位名称等;了解结构所处环境条件、建设或使用情况、外观质量或加固情况等;搜集被检测工程的压浆材料品种和规格、施工原始记录、工程检查记录、施工工艺等。检测过程中需记录测试对象编号、孔道编号、锚头编号、桩号等能说明测试对象准确位置的信息
3.3抽样方法选用原则
3.3 质量抽查以定位为主。
3.4抽样原则
3.4.2定位检测优先对梁体的锚头两端、起弯点等位置进行检测,每处检测的范围不应小于2m,当测试范围较小时应适当加密,测点数应满足要求,即不少于15个。
4 冲击弹性波法
4.1一般规定
4.1.1现场检测优先使用定位检测,定位检测能够确定缺陷位置、范围大小和缺陷类型等,但定位检测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如管道位置明确、厚度不太厚、单排管道、管道直径与埋深不宜太小等,当不能采用定位检测时采用定性检测,若定位检测和定性检测都不能进行时,需要考虑其他破坏性检测。普查定性检测后,若存在问题需要采用定位检测确定。总之,采用冲击弹性波检测压浆密实性以定位检测为主,定性检测为辅;两者检测结果存在差异时以定位检测为准。
4.1.3中对冲击回波定位检测法适用于判断孔道注浆缺陷的范围及类型进行了要求,应根据实际对象选择合适得检测方法。
4.1.3中3)定位检测采用频域分析,所需的数据时长较长。因此,如果测试表面形状不规则时,周围边界的反射信号就可能会对测试结果产生不利影响。
主要影响因素:
梁的长度
对于定性检测,梁的长度对检测精度有一定影响。一般来说,梁长在50m之内时,定性检测的各个方法均可适用,而超过此长度后,定性检测的精度会大幅降低。此时,应采用定位检测。
梁、板的厚度
板的厚度对定性测试各方法的影响相对较小,而对定位测试的IEEV法则有较大的影响。一般来说,当管径相同时,板厚越薄,IEEV法的测试精度越高。基于目前的定位检测的技术水平,IEEV法一般要求梁、板的厚度不超过0.6m。
管道的排列
管道的排列对定性测试各方法的影响相对较小,而对定位测试的IEEV法则有较大的影响。当有双排管道时,尽可能从两个侧面用IEEV法测试。
管道的位置
管道位置对定性测试、定位测试的各方法均有一定影响。定性测试:尽量用同位置的管道进行比较。定位测试:对角落边界条件比较复杂的管道需要加密测点。有马蹄形扩幅的T梁腹板孔道,往往需要从下部测试。
管道材质的影响
特别对金属波纹管,由于缺陷的反射与金属的反射互为逆向,有相互抵消的现象,因此,一定要结合等效波速法(IEEV)加以综合判断。
钢筋的影响
一般来说,钢筋的影响不大。但在管道和测试面之间有钢板等异性构件时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