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_JPMA 027-2024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筛查技术规范.docx
ICS13.100CCSC56
团体标准
T/JPMA027—2024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筛查技术规范
Technologyspecificationformentalhealthscreeningamongprimaryandsecondaryschoolstudents
2024-11-14发布2024-11-21实施
江苏省预防医学会发布
T/JPMA027—2024
I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本文件由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出并组织实施。
本文件由江苏省预防医学会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南京脑科医院、东南大学。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杨婕、王欣、王艳、杜伟、王菲、李佩璇、杨文漪、周永林、倪晓燕、薛慧、
张然。
T/JPMA027—2024
1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筛查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文件内容中主要规定了中小学生心理健康评估内容、筛查要求和结果记录等。
本文件适用于各级各类中小学校对在校四年级至十二年级学生的心理健康管理。2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文件没有规范性引用文件。
3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心理健康筛查mentalhealthscreening
依据心理学原理和技术,运用客观的标准化程序对个体的心理现象或行为进行量化分析和描述的科学手段,其目的是识别中小学生中心理亚健康的个体,以便进一步干预或诊治。
3.2
情绪问题emotionalproblems
针对内部或外部的刺激或经历重要事件所产生的消极心理状态如抑郁、焦虑、压力等。
3.3
睡眠问题sleepproblems
睡眠质量差、入睡困难或持续时间短并影响一个人在清醒时正常工作行动能力的状态。
3.4
童年创伤childhoodtrauma
在儿童期(16岁前)成长中遭受的情感虐待、躯体虐待、情感忽视和躯体忽视等生理性的身体伤害、强烈的情绪或刺激对个体心理功能活动所造成的影响。
4工作原则
4,1标准化原则
心理筛查使用经过验证和适用于中小学生的心理筛查工具、标准的测量及计分方法,在标准化场景实施,同时预先对筛查人员进行标准化指导用语培训。
4.2保密性原则
心理筛查人员有责任对学生的个人情况、作答内容、筛查结果等予以保密,尊重受试者的个人隐私,同时注意心理筛查软件的保密,尊重系统工程师著作权。
4.3客观性原则
心理筛查结果结合受试者现实情况加以讨论,量表检测结果仅作为参考。
T/JPMA027—2024
2
4,4自愿性原则
心理筛查遵循受试者本人及其监护人意愿,并根据本人及其监护人要求随时停止。4.5专业性原则
心理筛查人员需具备专业的心理筛查技能和知识,确保筛查过程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5评估内容与量化方法
包括情绪问题、睡眠问题、童年创伤共3个方面,共计51个评分条目,用于评估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见附录A。
6筛查要求
6.1人员要求
6.1.1筛查人员团队至少包含一名心理治疗师在内具有执业资格的医生、护士、心理咨询师、学校校医、保健教师、专兼职心理辅导教师。
6.1.2筛查人员经过筛查培训且经考核合格,签署保密协议后开展筛查工作。6.2筛查工具
学生以网络问卷形式在机房、移动电子设备端作答评估量表,或由筛查人员组织学生作答纸质版量表。量表的计分方法和评分标准见附录B。
6.3环境要求
6.3.1筛查环境安静,光线明亮,被测学生保持适当距离,防止互相交流或作答内容泄露。
6.3.2筛查人员可严格按照指导语范例要求进行筛查介绍,避免暗示、启发、诱导。
6.3.3筛查过程中避免无关人员在场,如无特殊需要,不进行巡视。6,4筛查流程和要求
6.4.1筛查人员获得家长知情同意后,收集学生个人基本信息,包括性别、出生日期、年级、班级等,建立学生个人心理健康档案。
6.4.2筛查人员使用统一指导语,见附录C,说明此次调查意义、强调此次问卷的保密性,组织学生作答量表。
6.4.3筛查人员收集学生作答的量表并计分,形成学生个人心理健康测评结果,可按不同地区、学校、性别、年龄形成群体心理健康筛查结果。
7结果记录
7.1筛查人员根据量表得分,结合学生的综合情况对其心理健康状况予以判断和解释。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