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力发电机防雷系统.doc
新疆大学课程大作业
题目:风力发电机防雷系统
班级:电气09-2班
姓名:艾米杜拉·阿布杜热依木
学号:20092101427
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指导教师:王海云
时间:2013年5月28日
一、概述
风能是当前技术最成熟、最具备规模开发条件的可再生洁净能源。风能发电为人与自然和谐开展提供了根底。由于风力发电机组是在自然环境下工作,不可防止的会受到自然灾害的影响。
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开展,风力发电机组的单机容量越来越大,为了吸收更多能量,轮毂高度和叶轮直径随着增高,风机的高度和安装位置决定了它是雷击的首选通道,而且风机内部集中了大量敏感的电气、电子设备,一次雷击带来的损坏将是非常大的。因此,必须为风机内的电气、电子设备安装完整的防雷保护系统。通过安装防雷保护装置,设备得到了保护,维护和维修费用降低,并且可以提高设备正常工作的时间。从效率方面考虑,应该从风电机组的设计阶段就考虑其防雷保护的问题,这样就可以防止日后的昂贵的维修费用和改造工程。只有可靠工作的设备才能让投资尽快收回。也只有如此,才能让更多的潜在投资者接受这一系统。
二、风电机组综合防雷保护系统
1、雷电对风电机组的危害
雷电对风电机组的危害风力发电机通常位于开阔的区域,而且很高,所以整个风机是暴露在直接雷击的威胁之下,被雷电直接击中的概率是与该物体的高度的平方值成正比。兆瓦级风力发电机的叶片高度到达150m以上,因此风机的叶片局部特别容易被雷电击中。风机内部集成了大量的电气、电子设备,可以说,我们平常用到的几乎每一种电子元件和电气设备,都可以在一台风电机组中找到其应用,例如开关柜、马达、驱动装置、变频器、传感器、执行机构,以及相应的总线系统等。这些设备都集中在一个很小的区域内。毫无疑问,电涌可以给风电机组带来相当严重的损坏。
风力发电机遭雷击损坏后,由于故障损害的分析和后续的维修,会有一段时间的停工期。对于风电场经营者来说,设备长时间停机是负担不起的。风机高昂的首次投资费用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内收回,因此必须采取措施保证设备的长期稳定运行。从广泛使用的雷暴活动水平这一指标中,我们可以知道某一地区一年中云对地闪击的次数。
在欧洲,海岸地区和较低海拔的山区每年每平方公里发生的云‐地闪击一般按照1次到3次来估算。平均每年的预计落雷数可以按照以下公式来计算:
n=2.4×10‐5×Ng×H2.05Ng每年每平方公里的云‐地闪击数,H为物体的高度假设每平方公里年平均云‐地闪击数是2,一个75m高的物体,其雷击概率大约是每三年一次。兆瓦级风机〔H≥150m〕的落雷数可以到达每12个月一次。
在设计防雷装置时,还要考虑的是:当暴露在雷电直击范围内的物体高度超过60m时,除了云‐地闪击之外,地‐云的闪击也会出现。地‐云闪击也称作向上闪击,它从地面先导,伴随更大的雷击能量。地‐云闪击的影响对于风机叶片的防雷设计和第一级防雷器的设计非常重要。
根据长期观察,雷击造成的损坏中除了机械损坏之外,风机的电子控制局部也常常损坏,主要有:变频器、过程控制计算机、转速表传感器、测风装置。
2、防雷保护措施
防雷保护区概念是规划风力发电机综合防雷保护的根底。它是一种对结构空间的设计方法,以便在构筑物内创立一个稳定的电磁兼容性环境〔图1〕,构筑物内不同电气设备的抗电磁干扰能力的大小决定了对这一空间电磁环境的要求。
图1风力发电机雷电保护区概念〔LPZ〕
作为一种保护措施,防雷保护区概念当然就包括了应在防雷保护区的边界处,将电磁干扰〔传导性干扰和辐射性干扰〕降低到可接受的范围内,因此,被保护的构筑物的不同局部被细分为不同的防雷保护区。防雷保护区的具体划分结果与风电机组的结构有关,并且也要考虑这一结构建筑形式和材料。通过设置屏蔽装置和安装电涌保护器,雷电在防雷保护区0A区的影响在进入1区时被大大缩减,风电机组内的电气和电子设备就可以正常工作,不受干扰。
按照防雷保护分区的概念,一个综合防雷系统包括:
1)外部防雷保护系统:接闪器、引下线、接地系统。
2)内部防雷保护系统:防雷击等电位连接、电涌保护、屏蔽措施
下面作详细介绍。
3、外部防雷保护系统
外部防雷保护系统由接闪器、引下线和接地系统组成,它的作用是防止雷击对风电机组结构的损坏以及火灾危险。
1)?接闪器
雷击风力发电机的落雷点一般是在风机的桨叶上,因此接闪器应预先布置在桨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