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功能化Fe3O4@C材料的制备及其对水中污染物的吸附性能研究.pdf

发布:2024-11-25约16.67万字共9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摘要

摘要

工业发展带来日益严重的水污染问题,其中,微纳塑料、染料、抗生素已成

为水中新兴污染物,会对环境和人体产生严重危害,因此,亟需开发去除这些新

兴污染物的高效方法。目前,去除方法主要包括生物降解、膜过滤、高级氧化和

吸附技术。生物降解效率低、耗时较长;膜过滤易受孔径限制,造成膜堵塞;高

pHFe2+HO

级氧化易受光源、、和22浓度的影响,且耗能较高。相比之下,吸附技

术具有处理效率快、成本低、环保等优点,已成为去除水中新兴污染物最有效的

方法之一。在本研究中,针对新兴污染物的特点,设计了两种功能化FeO@C吸

34

附剂,并且研究了它们对水中纳米塑料、阴离子染料、抗生素的吸附性能及机理,

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1)利用一步溶剂热法制备FeO@C纳米材料,再对其表面功能化改性,

34

FeO@CImidazoleGroup

通过共价键合作用在34表面引入咪唑基团()与烷基链

AlkylChain

(),制备得到一种具有正表面电位及烷基链修饰的吸附剂材料,简

称FeO@C@IG-AC。通过TEM、FTIR、EDS、ContactAngle、VSM、BET、XRD、

34

Zetapotential等表征手段分析了FeO@C@IG-AC材料的表面形貌、官能团、元

34

素组成、亲水性、磁性、比表面积、表面电位。开展纳米塑料批量吸附实验与影

响因素实验,研究了FeO@C@IG-AC对水中聚苯乙烯(PS)、聚甲基丙烯酸甲

34

PMMApH6.525℃

酯()纳米塑料的吸附性能。实验结果显示,当在,条件下,

FeO@C@IG-AC0.3g/L0.2g/LPS20mL25mg/L

34投加量分别为、时,对(,)

和PMMA(20mL,25mg/L)的去除率分别高达98.88%、81.29%,吸附平衡时

30min420minLangmuir

间分别为和,吸附过程符合拟二级动力学模型与模型,

+2+

99.21mg/g109.89mg/gNaCa0.05mol/L

理论最大吸附量分别为、。、离子浓度(

~1mol/L)与pH3~9对吸附性能没有明显影响,吸附剂具有良好的可重用性,

吸附机制主要为静电相互作用与疏水相互作用。

2FeO@C@IG-ACCRMO

()研究了34对刚果红()、甲基橙()阴离子染

料的吸附性能及机制。开展了阴离子染料批量吸附实验与影响因素实验,实验结

pH6.525℃FeO@C@I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