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轻轨桥梁结构设计总说明.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PAGE
PAGE 3
设计说明
一、设计依据、设计范围
(一)设计依据
1.大连现代轨道交通有限公司的委托书
2.《大连市快轨3号线续建工程开发区至九里段初步设计》
3. 大连市快轨3号线续建(开发区至九里)工程初步设计专家组审查意见
4.《地铁设计规范》(GB50157-2003)
5.业主的其它文件
(二)设计范围
五号桥范围为DK6+495.00~DK7+109.00,本段长度为0.614km,全部为高架线路。
二、初步设计审查意见及执行情况
初步设计审查意见
本桥百米跨桥梁共2处,景观欠佳,造价较高,建议进一步优化。
要求跨铁路线主桥净高不小于7.96m,满足双层集装箱预留条件。
执行情况
本桥从简化墩形来增加景观效果,进一步优化方案降低造价。
本桥跨越长大线和金城铁路线时满足净空要求。
三、自然概况
(一)自然情况
1.地形地貌
线路经过地区可分为丘间平原及低丘缓坡,地形起伏不大,地势呈两头高中间低,地面高程在10~72m,大和尚山为沿线最高峰,海拔为664m。
2.气象特征
本区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半岛气候区,雨量集中,冬季寒冷,夏季炎热,八月最热,一月最冷。按铁路工程气候分区属于寒冷地区。主要气象要素见表1 。
主要气象要素表 (表1)
地点
项目
金 州
历年极端最高气温(℃)
34.9
历年极端最低气温(℃)
-16.7
历年年平均气温(℃)
11.5
历年年平均最高气温(℃)
15.2
历年年平均最低气温(℃)
8.5
历年年平均相对湿度(%)
63.7
历年年平均降水量(mm)
578.5
历年年平均蒸发量(mm)
1528.9
历年最大积雪深度(cm)
21
累年平均风速(m/s)
4.7
累年最大风速(m/s)及风向
20.8,ESE
历年大风最多日数(日)
59
历年雷暴最多日数(日)
28(平均21.1)
历年雾最多日数(日)
60
(二)工程地质条件
1.场地概况
(1)地形地貌
线路所经地形地貌为低丘缓坡,地形略有起伏,地面高程为14.6~34.7m。
(2)场地环境
DK6+495~DK7+109段线路经东山路,在DK6+609、DK6+677和DK6+997处分别上跨哈大、金城铁路,沿线建筑物密集,交通繁忙,地下管线较多。对施工有一定影响。
2.地层岩性
沿线表层一般为第四系地层。勘探深度范围内可分为第四系全新统(Q4)、第四系上更新统(Q3),蓟县系(Jx)泥岩、页岩、粉砂岩、泥灰岩、石灰岩。现从新到老分述如下:
(1)第四系全新统(Q4)
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堆积层(Q4ml)
素填土,颜色较杂,主要由粘性土,碎石组成。厚约0.5~4.1 m,分布于地表。
(2)第四系上更新统坡、洪积层(Q3dl+pl)
主要岩性为粘土、粉质粘土、粉土、细砂、中砂、砾砂、角砾,碎石,以灰褐色、黄褐色为主,厚度为0.0~27.20米,下伏基岩。
粘土:褐红色,软塑~硬塑。含砾石,厚约0.0~20.5米,
粉质粘土:黄褐色,褐红色、软塑~硬塑,厚约0.0~14.5米,含砾石
粉土:灰黄色,稍湿,密实,含少量角砾。分布于 ZD-718、ZD-719钻孔3.5~8.7m之间。
粉砂:褐灰色,饱和,中密,含少量角砾,呈透镜体状分布于ZD-718钻孔9.0~13.9m之间。
细砂:褐红色,稍湿,密实,含25%角砾,呈透镜体状分布于ZD-770钻孔1.5~4.6m之间。
中砂:灰色,稍湿,中密,成分以长石、石英为主,含少量角砾。分布于ZD-718、ZD-732钻孔2.6~7.0m、13.9~24.3m之间。
砾砂:灰褐色、黄褐色,潮湿,中密,成分以长石、石英为主。沿线均有分布、埋深0.0~24.3m之间。
角砾:灰褐色,黄褐色,潮湿,呈次棱角状中密,成分以灰岩、砂岩为主,充填约30%粘性土。厚0.0~14.70m。
碎石:灰白色,棕红色,稍密,饱和,次棱角状,成分以石灰岩为主,充填粘性土。分布于ZD-714、ZD—754、ZD-755、ZD-757、ZD-772钻孔4.1~6.1m、7.9~17.0m之间。
(3)燕山期(δπ)
闪长岩:黄褐色,灰褐色,灰绿色,全晶质结构,块状构造,全风化~中等风化,岩芯呈土夹碎块状及柱状,仅在DK7+528~DK7+743范围内有分布。
(4)蓟县系(Jx)
主要岩性为页岩、粉砂岩、泥灰岩、石灰岩,为构成本段最主要地层。
页岩:黄褐色,泥质胶结,微层~页片状构造,夹薄层灰岩,呈互层状。节理发育,全风化~弱风化,岩芯成土状、块状和短柱状。
粉砂岩:黄褐色、红褐色,以泥质胶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