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增强现实型抬头显示系统人机交互设计指南编制说明》.pdf

发布:2025-02-10约2.95万字共2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中国汽车保修设备行业协会团体标准

《增强现实型抬头显示系统人机交互设计指南》

(征求意见稿)

编制说明

标准起草工作组

2025年1月

一、工作简要过程

(一)任务来源

根据中国汽车保修设备行业协会运输装备专业委员会征集2023年团体标准项目通知,中国

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组织申报了“增强现实型抬头显示系统人机交互设计要求”团体

标准。2023年12月1日,中国汽车保修设备行业协会下发关于《道路运输车辆标杆车型技术要

求第1部分:厢式货车》等4项团体标准立项的公告(中汽保协字(2023)42号),《增强现实

型抬头显示系统人机交互设计指南》(立项变更为指南类标准)获批立项。

(二)必要性及可行性分析

车路协同技术的广泛应用推动形成信息共享的网联环境,驾驶人在车内的可用信息和信息

需求增加,车内人机交互复杂的复杂程度也随之增加。驾驶人作为执行驾驶任务的核心,信息

过载或交互方式不合理均会引发对其有限认知能力的挑战。因此,如何提升网联环境下车内信

息交互的高效性和安全性已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平视显示技术(HUD)通过光学技术将信息投影至驾驶人视线正前方,从而减少驾驶人视线

偏离道路的时间、视觉盲区与注意分心。《汽车智能座舱白皮书》和《车路一体化智能网联体

系C-V2X白皮书》指出HUD作为网联汽车中重点发展的人车交互技术,已成为智能座舱的重

要组成部分,并将为网联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铺路。目前,HUD技术迭代经历了组合型

(C-HUD)、风挡型(W-HUD)和增强现实型(AR-HUD)三个阶段。AR-HUD利用增强现

实技术将虚像信息和现实路况实时叠加,改善驾驶人在W-HUD与环境间的注意切换导致驾驶

人不能同时处理HUD信息与真实环境信息的问题,可有效优化驾驶体验,被认为是保障网联

环境下人机交互高效性的理想方案。

然而,目前有关HUD技术的标准仍然比较匮乏,尤其是在系统测试及效用评估方面。美

国SAE组织发布的《OpticalSystemHUDforAutomotive》以及中国电子行业标准《车用平视显

示器光学性能测试方法》都仅对HUD技术的光学性能测试及要求进行了规定,但以上标准对

于AR-HUD的光学测试的指导能力十分有限,在AR-HUD系统的效用测试评估及设计方面更是

无据可依。同时,AR-HUD的测试评估研究存在场景多样性不足、评价定量化不足及测试体系

性欠缺等诸多问题。因此,将AR-HUD综合效用评价方法研究纳入IVISTA智能指数规程计划,

通过建立完整的测评规程,填补国内对AR-HUD系统效用评估体系及设计要求的空白,使指数

规程内容更全面并保持行业领先优势及发挥引导示范作用,引领行业技术发展。

(三)主要起草单位及任务分工

1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工业大学、交通运输部公路科

学研究院、北京梧桐车联科技有限责任公司、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比亚迪汽车工业有限公司、东软集团、梅赛德斯-奔驰(中国)投资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曾梦瑾、赵晓华、边扬、陈晨、唐秋阳、刘璐、李辉、程泽辉、王颖

杰、张兵兵、林裕佳、孙然、汤轲、向华、苏雅婷、邓平平。

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负责标准编写的全面工作;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

限公司、北京工业大学、北京梧桐车联科技有限责任公司、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交通运输

部公路科学研究院、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比亚迪汽车工业有限公司负责组织标准讨论、校

验与审核工作,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工业大学负责验证工作。

(四)主要工作过程

(1)项目立项阶段

根据任务要求,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于2023年8月成立了标准编制专项工作

组,组织开展标准编制的各项预研工作,并于2023年9月提交“团体标准立项建议书”和“团

标立项可行性分析报告”。2023年10月,由中国汽车保修设备行业协会运输装备专业委员会组

织行业专家以会议审查方式进行立项评审,并于2023年12月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