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Linux文件系统裁剪优化研究.doc

发布:2018-03-11约3.21千字共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Linux文件系统裁剪优化研究   摘要:本文对Linux裁剪进行了基本的阐述和说明,对文件系统的裁剪提出了具体的思路,取消预先分配策略和使用B+树的查找算法来提高文件系统的性能。   关键词:VFS;Ext2;B+树   中图分类号:TP3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08)31-1000-01   A Research on the optimization of Linux File Systems Cutting   JIANG Chun-mao, GAO Yuan, ZHANG Li-jun   (Department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Information Engieer, HarbinNormal University, Harbin 150050, 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expatiate embed-Linux on a basic and the file systems cutting express the concrete ideas, abolition of pre-allocation strategy and the use of B+tree to find algorithms to improve file system performance.   Key words: VFS; Ext2; B+tree      1 引言   随着嵌入式技术的日益发展,Linux作为嵌入式操作系统越来越广泛的使用着,由于Linux是开发源代码,内核功能强大,稳定,支持多任务等与生俱来的特点,使用Linux作为嵌入式OS的PDA,手机等设备越来越多了,针对特定的硬件设备,我们要将Linux进行裁剪,移植,Linux自身具备一整套工具链,容易建立交叉开发环境和运行环境,在目前常用的嵌入式开发技术中,基于Linux的移植技术已经得到了长足的进展。   Linux的文件系统广泛使用Ext2,Ext3等文件格式,在使用的过程中由于限于硬件环境,或多或少的不相适应,因此出现了很多嵌入式的文件系统,但是,Linux通用的文件系统还是具有通用性,精巧性等特点,因此对于它们的优化也是很重要的问题。   2 Linux裁剪的基本思路   Linux的裁剪目前主要手段集中在基于源代码分析上,有采用图调用的方式来辅助进行,但是从根本上来讲还是要从代码本身下手,通过内核配置工具生成描述内核功能选项的配置文件,然后再根据该配置文件编译生成定制的内核目标文件,即通过内核代码中的条件编译,裁剪掉内核中不必要的功能部分从而获得面向特定应用需求、体积较小的嵌入式Linux内核。   目前的裁剪主要在内核裁剪,函数库裁剪,文件系统裁剪几个方面进行,下面做简要的阐述:   1)内核的裁剪   对内核的裁剪主要集中在利用Linux本身的配置工具,使用make xconfig或者make menuconfig来进行选择,选择以后进行编译,编译内核需要3个步骤,分别是创建内核依赖关系,创建内核映像文件和创建内核模块。用以下几条命令对内核进行编译,之后生成我们所需要的映像文件。   make dep   make bzImage   make modules   make modules_install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对于特定硬件不需要的功能进行删除,达到体积较小,操作比较简单,但是缺点也很明显,粒度过大,精度较小。况且未必所有的硬件都支持,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对Linux的底层进行分析和裁剪,这些工作都需要对Linux系统的功能模块和底层硬件比较熟悉。   2)函数库的裁剪   由于Linux是由C的大量函数库组成,存在一些共享库可能根本就没有被调用,也存在一些库中的函数从未被使用过,然后对此进行处理是一件非常烦琐的事情,一般可以采用源代码分析,确定函数间的调用关系,确定程序和函数之间的关系,对于那些从未使用过的进行剪掉。我们也可以在编译目标应用程序的时候,使用静态连接的方法,这样效果较好,但是随之带来的是重复的连接占据内存空间太大。另外,在编写应用程序时可以调用任意需要的库函数,应用程序编写好后,根据应用程序的需求,分析库中应该提供的函数,然后形成新的链接脚本,最终重新编译链接库文件源代码,将所有没有调用到的库函数从库中删除。当然目前有很多成品的替代库,如uclbic等可以直接为我们使用。   3)文件系统的裁剪   目前Linux在嵌入式设备上有很多成型的文件系统,比如JFFS2,tmpfs等,对于通用Linux的Ext2,Ext3等文件系统一般也可以使用在嵌入式设备上。JFFS2系统在文件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