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服装行业发展趋势(1).pdf
我国服装行业发展趋势
(一)产业深度发展
2007年,中国服装产业的纵深发展将为我国服装产业格局、
竞争力格局变化奠定基础。
1、用先进技术缓解劳动力紧缺的矛盾
迫于劳动力紧缺危机,借助于人民币升值换汇的优势,新
一轮技术改造设备更新之风在服装行业悄然兴起。科技贡献的作用
在本轮产业升级中彰显出来。成熟的中国服装企业在技术改造中扮
演的不仅仅是买家的角色,而是通过引进先进设备对工序和工艺进
行优化配置的设计者,往往是企业对设备或软件制造商提出要求进
行定制采购。提高劳动生产率;化解劳工荒问题;解决熟练技工紧
缺问题;解决制造过程中人为因素产生的质量问题;提高制造水平
和管理水平是这次技术改造的主要目的。吊挂生产线、电脑缝制设
备、电脑控制专业工艺设备、产品信息条码分拣设备、后整理设备、
产品检验检测设备等都成为被引进的热门。
2、内陆省份为梯度转移夯实基础。
梯度转移绝不能一蹴而就,大规模转移需要较长的过程。
转移的速度取决于内陆地区是否具备承接转移的能力和条件。除了
地理位置、交通、土地资源、人力资源、产业链资源等因素外,政
1/7
策环境、意识观念对转移的成败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营造良好的
投资环境成为各个内陆省市吸引产业转移的一大重要手段。内陆地
区的服装产业发展迅猛,产业环境和政策环境都在优化。XX、XX、
XX、XX等省相继成立协会。XX、XX等协会组织也比较活跃。内陆
省份的服装产业逐步提升,为承接梯度转移进一步夯实基础。
(二)国内服装市场面临“洗牌”。
近年来,随着内需不断扩大,价格指数持续上升,内需切
切实实成为了我国服装行业发展的原动力。国内企业成熟壮大、国
际名牌蜂拥而入,更多海外品牌对中国市场跃跃欲试,国内中小企
业在夹缝中找寻生存之道。未来的中国服装市场新一轮“洗牌”时
代已经到来,而“洗牌”的孪生姐妹“市场细分”也将随行而至。
2007年,中国服装市场必然好戏连台,机遇和挑战并存。
1、品牌和市场细分时代到来。
伴随着新一轮国内市场重新“洗牌”而来的品牌和市场细
分不仅仅局限于品种、档次、区域的进一步细分,更表现在以产品
风格和消费群细分为特点的深度细分。主要体现为品牌在市场中的
横向细分,即同一品种或相同档次产品层中通过“产品风格”和
“消费群”进行的横向再细分。市场被拉平,占据各个市场位置的
品牌个数将被摊薄。可以看出,新一轮细分的竞争焦点是“文化”、
“创新”和“研发”,最终的目标是“销售收入”和“市场份
额”,“差异化”之剑在这一时期格外锐利,缺乏科技投入和市场
2/7
研发的盲从行为,在这个市场机遇和挑战面前都将十分危险。随着
国际品牌加入竞争队伍,细分也成为了民族品牌生存发展的客观要
求。目前的运动装市场、时尚休闲装市场的竞争态势就已明显体现
出“洗牌”和市场细分的迹象。本轮细分不仅仅为品牌生存发展提
供了一次难得的机遇,也为企业的多品牌发展创造了条件。
2、加工商与经销商进一步分化。
近年来,耐克首创的“轻资产运营”模式在中国服装行业
大行其道,一个直接结果就是加速了“职业经销商”行业的诞生和
成长,从而加速了加工商与经销商的分化。“轻资产运营”模式能
够实现品牌在短期内获得销售收入的高增长,使品牌迅速扩X市场
份额,同时降低企业的库存和负债率,使企业有可能将主要力量投
入到“产品研发”和“市场推广”环节,而对产品制造和零售分销
业务的外包则借力于广阔的产业资源,达到多方共赢的目的。目前,
国内已经形成了强大的专业加工队伍,经销商队伍也在迅速发展壮
大,以个体经营者为主的经销商队伍中,专业的、具有一定规模的
“品牌营销公司”已经浮出水面。
国际品牌运营商也将陆续登陆中国,不论是品牌化运作还
是资本化运作,都将为中国服装市场注入国际化经营的新鲜理念。
随着市场细分对海外品牌的需求增长以及国内品牌对国际
加工产品的需求增长,专业的品牌和产品进口商团队也将应运而
3/7
生,特别是具有雄厚财力和丰富外贸经验的专业外贸公司,在国际
品牌引进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