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卫执业医师考试——体格检查.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体格检查
甲状腺触诊(注意甲状腺的大小、硬度、有无压痛、结节和震颤)
1.甲状腺峡部触诊
由胸骨上切迹向上触诊,配合吞咽动作。
甲状腺侧叶触诊
2.前方触诊法:
一手拇指施压于甲状软骨,将气管推向对侧,另一手示、中指在对侧胸锁乳突肌后缘向前推挤甲状腺侧叶,拇指在胸锁乳突肌前缘触诊配合吞咽动作重复检查。
甲状腺肿大分度
I 度:仅能触及但不能看到肿大
II 度:看到并触及肿大且在胸锁乳突肌以内
III 度:超过胸锁乳突肌外缘
胸部触诊:胸廓扩张度、语音震颤、胸膜摩擦感
胸廓扩张度:将双手分别放在被检者胸廓下面的前侧部,使两拇指迎两侧肋下缘在前正中线上接触,嘱被检者进行深呼吸,通过观察拇指的运动幅度,以及手掌的感觉了解两侧呼吸运动是否一致。
胸部叩诊:对比叩诊、定界叩诊、以及肺底移动度的检查
对比叩诊:应从第一肋间开始,沿肋间隙逐一进行检查。从上而下,左右对比,内外对比,上下对比,检查前胸壁和侧胸壁时,扳指要平行于肋间,并注意避开心脏和肝脏。
定界叩诊:在锁骨中线上检查右肺下界时,当叩诊音由清音变为浊音时,为肝上界。由浊音变为实音时,为肺下界。左右肺下界的叩诊还应分别沿腋中线和肩胛下角线进行,正常人的肺下界一般在锁骨中线、腋中线和肩胛下角线分别位于第6、8、10肋间。
肺底移动度:应先确定肩胛下角线上的肺下界,嘱患者深吸气后屏气,扣出肺下界最低点并标记,然后嘱患者深呼气后屏气,扣出肺下界最高点并标记,测量两点之间的距离即为肺底移动度,正常为6~8cm。
胸部听诊:呼吸音、附加音、耳语音、胸膜摩擦音等
胸部听诊时,嘱患者进行深而缓慢的呼吸,从第一肋间开始,逐个肋间进行听诊,两侧对比检查,避开心脏,听诊呼吸音,并注意有无罗音和胸膜摩擦音
心脏检查
视诊:心前区有无隆起、心尖搏动和心前区的异常搏动
触诊:心尖搏动、心前区的异常搏动、震颤、心包摩擦感的检查
叩诊:左界:首先于心尖搏动外2~3cm处开始由外向内逐个肋间向上直至第2肋间
右界:先叩出肝上界,然后于其上一肋间由外向内,逐一肋间向上叩诊,直至2肋间于每一肋间逐一作出标记。
听诊:二尖瓣区——心尖区
肺动脉瓣区——胸骨左缘第2肋间
主动脉瓣区——胸骨右缘第2肋间
主动脉瓣第2区——胸骨左缘第3肋间
三尖瓣区——胸骨下端左缘,胸骨左缘第四五肋间
心脏听诊时,首先要学会区分第一心音和第二心音,第一心音低沉但较强,第二心音响亮却比第一心音弱,第一心音与第二心音的时间比第二心音到第一心音的时间短。第一心音在心尖部最小,第二心音则在心底部较小。
听诊内容:心率、心律、心音、附加音、杂音(部位、时相、性质、强度等)、心包摩擦音(胸骨左缘第四肋间最为明显)
周围血管征(当收缩压和舒张压的水平相差很大时出现):水冲脉、毛细血管搏动征、枪击音、Duroziez双重音
腹部检查
视诊:腹部外形、腹式呼吸、腹壁静脉、胃肠型及蠕动波、手术瘢痕、脐以及腹纹。
触诊:紧张度、压痛、反跳痛(腹膜炎)、脏器和包块的触诊、液波震颤和振水音
麦氏点:脐与右髂前上棘连线中外三分之一处,此处压痛是阑尾炎的表现。
墨菲征:胆囊炎的体征,检查者的左手放在右肋下部,拇指放在腹直肌外缘和肋弓交界处,其余四指与肋骨垂直交叉,嘱患者做深呼吸动作,借肝脏下移之时,使发炎的胆囊与拇指接触后,患者如感觉疼痛加剧而突然屏气,即可诊断为墨菲氏征阳性。
肝脏触诊:触诊时,被检查者处于仰卧位,两膝关节屈曲,使腹壁放松,并做较深腹式呼吸以使肝脏上下移动。检查者立于患者右侧用单手或双手触诊。单手触诊法较为常用,检查者将右手四指并拢,掌指关节伸直,与肋缘大致平行地放在右侧腹部估计肝下缘的下方或叩诊肝浊音界的下方,随患者呼气时,手指压向腹壁深部,吸气时,手指缓慢抬起,朝肋缘向上迎触下移的肝缘。如此反复进行,手指逐渐向肋缘移动,直到触及肝缘或肋缘为止,需在右锁骨中线上及前正中线上,分别触诊肝缘并在平静呼吸时分别测量其与肋缘或剑突根部的距离,以厘米表示。(正常肝脏: 肋下≤1cm,剑下≤3~5cm,上下径9~11cm)注意肝脏的大小、硬度、表面情况、边缘情况、压痛、震颤感等。
第一测量:右锁骨中线上肝上界至下缘的距离
第二测量:右锁骨中线上肝下缘至肋弓的距离
第三测量:前正中线上剑突基底部至肝下缘的距离
脾脏触诊:被检查者处于仰卧位,两膝关节屈曲,检查者右手手指略向前弯,平放在左侧腹部腋前线腹部内侧肋缘下,使食指和中指指尖连线平行于肋缘,让病人进行腹式呼吸,右手随病人呼吸进行滑动触诊,自脐平面开始直至肋缘下。若未触及,则让病人右侧卧,检查者左手放在左下胸的后侧方肋缘以上的部位,并稍用力向前方压迫脾脏,用右手进行滑动触诊,直至肋缘下。触到脾脏后,要注意其大小、硬度、表面情况、压痛、摩擦感等,并进行测量。
轻度肿大
肋下2cm以内,只测I线
中度肿大
脐以上,肋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