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C建筑结构复习资料.pdf
建筑结构复习资料
一;简述适筋梁手力的三个过程
(1)弹性工作阶段:当弯矩小时,构件基本上处于弹性工作阶段,沿截面高度的混泥土应力和应变
的分布均为直线,与材料力学的规律相同。混泥土受拉区未出现裂缝,荷载逐渐增加后。受拉区混泥
土塑性变形发展,拉应力图形呈曲线分布。当荷载增加到使受拉混泥土边缘纤维拉应变达到混泥土极
限拉应变时,受拉混泥土将开裂,受拉混泥土应力达到户泥土抗拉强度。
(2)带裂缝工作阶段:当荷载继续增加时,受拉混泥土边缘纤维超过其极限拉变,混泥土开裂,
在开裂截面受拉混泥土逐渐推出工作,拉力主要由钢筋承担。随着荷载的增大。裂缝向受压区方向延
伸,中和轴上升;裂缝宽度加大,新裂缝逐渐出现,混泥土受压区的塑性变形有所发展,应力图型呈
曲线型分布。
(3)破环阶段;随着受拉钢筋的屈服,裂缝急剧开展,宽度变大,构件挠度大小增加,形成破环
前的预兆。由于中和轴高度上升,混泥土受压区高度不断减小,当受压区混泥土边缘纤维达到极限压
应变时,受压混泥土压碎,构件完全破坏。
二;斜截面破坏的三种形态
(1)斜拉破坏;当减跨比入大(一般入3)箍筋配置过少,间距太大时,斜裂缝一但出现,该
裂缝往往成为临界斜裂缝,迅速向集中荷载作用点延伸,将梁沿斜裂缝劈成两部分(箍筋被拉段)而
导致梁的破坏。整个斜拉破坏的过程急速而突然,破坏荷载与出现斜裂缝时的荷载相当接近。破坏前
梁的变形很小,且往往只有一条斜裂缝,破坏具有明显的脆性。
(2)减压破坏;当剪跨比适中(一般IV入〈3)或配箍量适当,箍筋间距不大时,即剪压破坏,
当斜裂缝中的某一条发展成为临界斜裂缝后,随着荷载的增加,斜裂缝向荷载作用点舒缓发展,剪压
区高度逐渐减小,斜裂缝宽度变大,最后剪压区混泥被压碎,梁失去承载能力,剪压破坏前有一定的
预兆。破坏时箍筋屈服,破坏荷载比出现裂缝时的荷载高,承载力随箍筋量的增大而增大。但与适筋
梁的正截面破坏相比,属于脆性破坏。
(3)斜压破坏;剪跨比很小(通常入41)或腹板宽度很窄的T型梁或I型梁,其破坏过程是首先
在荷载作用点与支座间的梁腹部出现若干条平行的斜裂缝,随着荷载的增加,梁腹被这些斜裂缝分割
为斜向短“柱”,最后因混泥土短柱被压碎而破坏。发生破坏荷载很高,但变形很小,箍筋不会屈服,
属于脆性破坏。
三;影响斜截面抗剪承载力的主要因素
(1)剪跨比(2)混泥土强度(3)箍筋配箍率(4)纵向钢筋的配箍率(5)截面材料的
均匀性以及施工的质量。
四;什么情况下采用双筋截面
(1)当截面承受的弯矩值较大,即M@§(1-0.5§)fbh且截面尺寸受到限制不能调整时,
(2)同一截面在不同荷载效应组合下受到弯矩作用时
(3)在震设计中需要配置受压钢筋以增加构件截面的延展性时。
五;纵筋构造要求
钢筋直径不小于12mm,并优先选择直径较大的钢筋,钢筋之间的净跑不应小于50mm在偏心受压柱
中,垂直与弯矩作用平面的纵向受力钢筋的中距不应大雨300mm,对于水平浇筑的预制柱,纵向受
力钢筋的间距可按钢筋混泥土的梁的规定采用。纵向受力的钢筋按计算要求设置在弯矩作方向的两对
边,当截面高度大于等于600mm时,还应在柱的两侧面设置直径为10〜16mm的纵向构造钢筋并相
应设置复合籁筋或拉筋。
六;⑴大偏心受压破坏(受拉破坏)
当偏心距较大且受拉配置不太多时发生大偏心受压破坏。在偏心压力的作用下,离压力较远的一侧截
面受拉,离压力较近的一侧截面受压,结果受压边混凝土达到极限压应变,出现纵向裂缝,受压混凝
土压碎区较短,受压钢筋一般都能屈服,
(2)小偏心受压破坏;(受压破坏)
当荷载的偏心距较小,或者虽然偏心距较大但受拉钢筋配置过多时发生,发生小偏心受压破坏的截面
应力状态有两种类型。第一种是当耐心距很小构件全截面受压,第二种是当偏心距较小或偏心距较
大但受拉钢筋配置过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