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真题 2018年西南财经大学802经济学二(宏观经济学部分)考试大纲解析.docx
专题二:简单的凯恩斯主义模型
第一部分考纲要求
第二部分考试大纲详解
第三部分章节考研真题详解
专题三:扩大的凯恩斯主义模型
第一部分考纲要求
第二部分考试大纲详解
第三部分章节考研真题详解
专题四:一般的凯恩斯主义模型
第一部分考纲要求
第二部分考试大纲详解
第三部分章节考研真题详解
专题五:宏观财政政策和宏观货币政策
第一部分考纲要求
第二部分考试大纲详解
第三部分章节考研真题详解
专题六:短期和长期宏观经济问题
第一部分考纲要求
第二部分考试大纲详解
第三部分章节考研真题详解
附录2018年西南财经大学802经济学二考试大纲
专题一:宏观经济总量:GDP和价格指数
第一部分考纲要求
1.GDP指标的定义;GDP指标的各种相关指标定义;GDP的三种核算方法。
2.CPI指标的定义;PPI、GDP求实指数与CPI的关系;CPI、实际GDP、名义GDP、通货膨胀率的计算。
第二部分考试大纲详解
一、国内生产总值
1.国内生产总值的含义
国内生产总值(GrossDomesticProduct,简称GDP)是指经济社会(即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这一含义含有以下几方面意思:
(1)GDP是一个市场价值的概念
由于经济中会生产出各不相同的最终产品与服务,因而,在商品和服务形态上,是无法将各种最终产品和服务的数量相加来得出GDP的。为了克服这一困难,只能把各种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加起来,用相应的货币代表的价值量加以衡量。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实际上就是用它们的单位价格乘以产量得出来的。
(2)GDP测度的是最终产品的价值
最终产品(finalGood)(或服务)是特定时期内最终使用者所购买的产品(或服务)。与之相比较的是中间产品(intermediateGood)(或服务),即由某企业生产,被另一企业购买,并且被用作最终产品或服务组成部分的产品(或服务)。区分最终产品和中间产品,主要是为了避免重复计算。GDP只包括最终产品的价值,这样做是因为中间产品的价值已经包括在最终产品的价格中了。
(3)GDP是一定时期内(往往为一年)所生产而不是所售卖掉的最终产品价值
强调“所生产的”是对“市场价值”的拾遗补缺。GDP包括现期生产的物品与劳务,不包括涉及过去生产的东西的交易。
(4)GDP是流量而不是存量
存量是某一时点存在的变量数值,衡量一个既定时点上的数量;流量是在某一时期内发生的变量变动数值,衡量每一单位时间的数量。GDP衡量某一特定时期内发生的生产的价值。
(5)GDP是一国范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是一个地域概念
与之相对应的概念,国民生产总值(GrossNationalProduct,简称GNP)是指一国或地区的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国内生产总值和国民生产总值这两个统计指标的统计原则是不同的。国内生产总值的统计原则是国土原则,而国民生产总值的统计原则是国民原则。按国土原则统计,凡是在本国领土上创造的收入,不管是不是本国国民创造的都要统计;按国民原则统计,凡是本国国民所创造的收入,不管是否在本国领土上都要统计。
(6)GDP指标一般仅涉及市场上经济活动所导致的价值
像家务劳动、自给自足的产品、使用自有房屋的“租金”、警察、消防队员、官员等的服务等不经过市场的一些经济活动,则无法被计入GDP之中。
2.国内生产总值相关指标
在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中,实际上包括如下五个总量:国内生产总值(GDP)、国内生产净值(NDP)、国民收入(NI)、个人收入(PI)和个人可支配收入(DPI)。
(1)国内生产净值(NDP)
国内生产净值是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新增加的价值,GDP中扣除资本折旧(即生产过程中机器或其他资本品磨损的价值),就得到NDP。即有:NDP=GDP-折旧。
(2)国民收入(NI)
国民收入表示狭义的国民收入(广义的国民收入即GDP、GNP),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用于生产产品和提供劳务的各项生产要素所获得的报酬(收入)的总和。
(3)个人收入(PI)
个人收入是指一个国家所有个人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从各种来源所取得的收入总和。
(4)个人可支配收入(DPI)
3.GDP衡量经济成果的缺陷及改进
(1)GDP衡量经济成果的缺陷
通过以GDP为核心的国民收入核算可以了解一个国家的总体经济发展情况,但经济学家认为,这个国民收入核算体系并不能完全准确地反映出一个国家的真实经济情况,因为在现行的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中还存在着一些缺陷。这些缺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它不能反映社会成本,例如GDP水平很高的地方如果赌博和黄色交易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