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应急救援预案培训.ppt
《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2.1关于应急救援的法律法规《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第十四条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向卫生行政部门及时、如实申报存在职业中毒危害项目。从事使用高毒物品作业的用人单位,在申报使用高毒物品作业项目时,应当向卫生行政部门提交下列有关资料:(一)职业中毒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报告;(二)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等材料;(三)职业中毒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第十六条从事使用高毒物品作业的用人单位,应当配备应急救援人员和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设备,制定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并根据实际情况变化对应急救援预案适时进行修订,定期组织演练。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和演练记录应当报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公安部门备案。编制目的010102030405编制依据(法律法规、规章,行业规定、技术规范和标准等)适用范围应急体系(根据企业具体情况设计体系,说明本单位预案构成)应急工作原则020304053.1、总则三、综合应急预案主要内容1生产经营单位概况(单位地址、从业人数、隶属关系、主要原材料、产品,生产规模;周边重大危险源、重要设施、目标、场所和周边情况布局。)危险源与风险分析(分析结果)生产经营单位的危险分析应急组织体系(组织形式、构成单位和人员,以图示)指挥机构职责组织机构及职责2三、综合应急预案主要内容危险源监控(检查、监测、监控等)对各种重大事故隐患征兆预先进行分析、识别、监测、评价,内容包括生产经营场所、设备及设施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限。预警行动(预警条件、方式和方法、处置)信息报告与处理预防与预警(事故发生前预先防范和警告)01响应分级(根据事故的严重程度、影响范围和企业的可控性分为Ⅳ级响应)相应程序(接警、判断相应级别、应急启动、控制及救援行动、扩大应急和后期处置等)应急结束应急响应02三、综合应急预案主要内容信息发布(部门,原则,及时,准确)后期处置保障措施通信与信息保障应急队伍保障应急物资装备保障经费保障其他保障三、综合应急预案主要内容培训演练3.9、培训与演练三、综合应急预案主要内容四、应急演练应急演练是指来自多个机构、组织或群体的人员针对模拟的紧急情况,执行实际紧急事件发生时各自所承担任务的排练活动。应急演练在重大事故预防过程中的作用:(1)评估应急准备状态,发现并及时修改应急预案中的缺陷和不足。(2)评估重大事故应急能力,明确并改善不同机构、组织和人员之间的协调问题。(3)检验应急响应人员对应急预案的了解程度和实际操作技能,评估应急培训效果,分析培训需求。(4)促进公众、媒体对应急预案的理解,争取他们对重大事故应急工作的支持。4.1应急演练的目的和要求应急演练目的是通过培训、评估、改进等手段提高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环境的综合应急能力,了解应急预案的各部分或整体是否能有效地付诸实施,验证应急预案应对可能出现的各种紧急情况的适应性,找出应急准备工作中可能需要改善的地方,确保建立和保持可靠的通汛渠道及应急人员的协同性,确保所有应急组织都熟悉并能够履行他们的职责,找出需要改善的潜在问题。应急演练必须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和应急预案规定。领导重视、科学计划。结合实际、突出重点。周密组织、统一指挥。演练策划人员必须制定并落实保证演练达到目标的具体措施,各项演练活动应在统一指挥下实施,要严守演练现场规则,确保演练过程安全。演练不得影响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和正常运行,不得使各类人员承受不必要的风险。应急演练的七项共性要求:4.1应急演练的目的和要求由浅入深、分步实施。01讲究实效、注重质量。02应急演练原则上应避免惊动公众,如果必须涉及一定数量的公众,则应在公众教育得到普及、条件比较成熟时进行。大多情况下,可以使用志愿者来替代公众。03应急演练的七项共性要求:4.1应急演练的目的和要求4.2应急演练的任务和目标应急演练过程可划分为演练准备、演练实施和演练总结三个阶段,20项独立任务:(1)确定演练日期。(2)确定演练目标和演练范围。(3)编写演练方案。(4)确定演练现场规则。(5)指定评价人员。(6)安排后勤工作。(7)准备和分发评价人员工作文件。(8)培训评价人员。(9)讲解演练方案与演练活动。记录应急组织演练表现。评价人员访谈演练参与人员。汇报与协商。编写书面评价报告。演练人员自我评价。举行公开会议。通报不足项。编写演练总结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