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给水处理实习课程设计.pdf

发布:2024-12-19约2.79千字共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给水处理实习课程设计

一、课程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并掌握给水处理的基本原理,包括水质指标、常见污染物及处理方法;

2.了解我国给水处理技术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3.掌握给水处理工艺流程及其操作要领。

技能目标:

1.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给水处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2.能够操作给水处理设备,进行简单的工艺调试和优化;

3.能够撰写实习报告,总结实习过程中的所学所得。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对给水处理行业的职业兴趣,树立环保意识;

2.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沟通与交流能力;

3.培养学生严谨、务实的学习态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实习课程,旨在通过实际操作和现场实习,

使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学生特点: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给水处理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和动手能

力。

教学要求:结合课程性质、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化实践操作

和问题分析能力的培养。通过实习,使学生达到课程目标,为将来从事给水处

理工作奠定基础。

二、教学内容

1.给水处理基本原理:水质标准、污染物种类及危害、水质检测方法。

教材章节:第一章《给水处理概述》

2.给水处理技术:传统处理工艺、新型处理技术、膜分离技术。

教材章节:第二章《给水处理技术》

3.给水处理工艺流程:混凝、沉淀、过滤、消毒等单元操作及其组合。

教材章节:第三章《给水处理工艺流程》

4.给水处理设备操作与维护:水泵、搅拌器、过滤设备、消毒设备等。

教材章节:第四章《给水处理设备与操作》

5.实习实践:参观给水处理厂,实际操作设备,进行工艺调试和优化。

教材章节:第五章《给水处理实习实践》

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

第一周:回顾给水处理基本原理,学习水质标准及污染物检测方法。

第二周:学习传统处理工艺和新型处理技术,了解膜分离技术。

第三周:学习给水处理工艺流程,分析各单元操作的作用及组合。

第四周:学习给水处理设备操作与维护,了解设备运行原理及注意事项。

第五周:实习实践,分组进行现场参观和实际操作,完成实习报告。

三、教学方法

本课程将采用以下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1.讲授法:通过系统讲解给水处理的基本原理、技术和工艺流程,为学生奠定

扎实的理论基础。结合教材内容,以实例进行辅助讲解,提高学生的理解力。

教材关联:第一章至第四章

2.讨论法:针对给水处理过程中的实际问题,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培养学

生的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关联:第二章、第三章

3.案例分析法:挑选典型的给水处理案例,让学生分析其工艺流程、设备选型

等方面的问题,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教材关联:第五章

4.实验法:组织学生进行给水处理实验,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理论知识,培养

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技能。

教材关联:第五章

5.现场教学法:安排学生参观给水处理厂,实地了解工艺流程和设备运行情

况,增强学生的实践体验。

教材关联:第五章

6.小组合作学习:将学生分组进行实习实践,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

能力。

教材关联:第五章

7.任务驱动法:设置实际任务,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

综合运用能力。

教材关联:第一章至第五章

8.反思与总结:在课程结束后,组织学生进行反思与总结,分享学习心得和实

习体会,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方法实施要点:

1.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2.依据学生特点和教学目标,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3.创设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5.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四、教学评估

教学评估将采用以下方式,以确保评估的客观性、公正性和全面性:

1.平时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小组讨论等表现,占

总评的20%。

教材关联:第一章至第五章

2.作业评估:布置与课程内容相关的作业,包括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占总评

的20%。

教材关联:第一章至第五章

3.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观察、分析、总结能力,占总评的

20%。

教材关联:第五章

4.实习报告:评估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的所学所得,包括工艺流程、设备操作、

问题分析等方面,占总评的20%。

教材关联:第五章

5.期末考试:采用闭卷考试形式,测试学生对给水处理基本原理、技术和工艺

流程的掌握程度,占总评的20%。

教材关联:第一章至第四章

教学评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