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简单的行走路线(说课稿)-2024-2025学年六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docx
描述简单的行走路线(说课稿)-2024-2025学年六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
科目
授课时间节次
--年—月—日(星期——)第—节
指导教师
授课班级、授课课时
授课题目
(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
描述简单的行走路线(说课稿)-2024-2025学年六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
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描述简单的行走路线
2.教学年级和班级:六年级下册
3.授课时间:2024年3月15日(星期五)第2节课
4.教学时数:1课时
核心素养目标
培养学生数学建模能力,通过描述简单的行走路线,让学生学会运用数学语言表达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提高逻辑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同时,强化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重点理解行走路线的描述方法:本节课的核心内容是让学生掌握如何用简单的语言描述行走路线。例如,学生需要学会如何用“向东走100米”、“向北转90度”等词语来描述从起点到终点的路径。
2.教学难点
-难点在于空间想象与实际应用结合:学生需要将抽象的数学语言与实际生活中的行走路线相结合。例如,在描述一个复杂的行走路线时,学生可能会遇到如何将多个方向和距离转换成连贯的描述问题。
-难点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策略:学生在描述路线时可能会遇到解决实际问题的策略问题,如如何处理多个路线的交叉或选择最优路径。例如,在描述从学校到图书馆的路线时,学生需要考虑如何选择最短的路径或避开拥堵路段。
-难点在于逻辑推理能力的运用:在描述路线时,学生需要运用逻辑推理来确定方向和距离的关系。例如,当学生面对一个需要多次转弯的路线时,他们需要推理出正确的转弯顺序和角度。
教学资源
-软硬件资源:电子白板、笔记本电脑、投影仪
-课程平台:学校数学教学平台
-信息化资源:行走路线描述的动画或视频资料
-教学手段:教具(如路线图、方向箭头、距离尺),学生活动卡片
教学过程
1.导入(约5分钟)
-激发兴趣:通过展示一张城市地图,提出问题:“如果你们要在地图上描述从学校到图书馆的路线,你们会如何表达?”
-回顾旧知: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习的方向和距离概念,以及如何使用这些概念来描述简单的移动。
2.新课呈现(约20分钟)
-讲解新知:详细介绍如何用数学语言描述行走路线,包括使用方向词(如东、南、西、北)和距离词(如米、千米)。
-举例说明:通过实际例子,如从教室到操场的路线,展示如何逐步描述路线。
-互动探究:让学生分组讨论,尝试描述他们学校内的一条路线,并分享给全班。
3.巩固练习(约30分钟)
-学生活动:分发路线图和方向箭头,让学生独立完成描述学校内不同地点之间的路线。
-教师指导:巡视教室,观察学生的操作,对有困难的学生提供个别指导。
-小组合作:让学生以小组形式,共同完成一个更复杂的路线描述任务,如从学校到市中心的路线。
4.课堂总结(约10分钟)
-总结本节课所学:回顾行走路线描述的关键点和注意事项。
-强调空间观念:讨论如何通过描述行走路线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5.作业布置(约5分钟)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回家后,描述从家到学校的路线,并尝试用不同的方式表达(如文字、图表等)。
-鼓励创新:鼓励学生在描述路线时发挥创意,使用有趣的语言或视觉元素。
教学过程的具体步骤如下:
1.导入
-展示城市地图,提问:“如果你们要在地图上描述从学校到图书馆的路线,你们会如何表达?”
-引导学生回顾方向和距离的概念。
2.新课呈现
-讲解如何用数学语言描述行走路线。
-通过实际例子展示描述方法。
-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尝试描述学校内的一条路线。
3.巩固练习
-分发路线图和方向箭头,让学生独立完成描述学校内不同地点之间的路线。
-教师巡视,对有困难的学生提供个别指导。
-小组合作,完成更复杂的路线描述任务。
4.课堂总结
-回顾行走路线描述的关键点和注意事项。
-强调空间观念的培养。
5.作业布置
-要求学生描述从家到学校的路线,并尝试用不同的方式表达。
-鼓励学生发挥创意,使用有趣的语言或视觉元素。
学生学习效果
学生学习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知识掌握: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熟练掌握行走路线的描述方法,包括使用方向词和距离词来表达路线的起点、终点和路径。例如,学生能够描述从教室到图书馆的路线,如“向东走100米,然后向北转90度,再向东走150米”。
2.能力提升: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得到提升。在描述行走路线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在大脑中构建空间模型,这有助于提高他们的空间认知能力。同时,通过逻辑推理来确定方向和距离的关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得到锻炼。
3.实践应用: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