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沟桥上的枪声全解.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卢沟桥上的枪声 卢沟桥 卢沟桥,亦称芦沟桥,在北京市西南约15公里处,丰台区永定河上。因横跨卢沟河(即永定河)而得名,是北京市现存最古老的石造联拱桥。是一座11孔的石拱桥,已有800多年的历史了。卢沟桥全长266.5米,宽7.5米,最宽处达9.3米,是华北地区最长的石桥。 卢沟桥的桥面两旁的石栏杆十分精美,280多根望柱上,雕刻着480多个千姿百态、神气活现的石狮子。因此,卢沟桥又是一座极富艺术价值的桥。在《马可·波罗游记》中它被形容为一座巨丽的石桥,后来外国人都称它为“马可波罗桥”。 据说,卢沟桥早晨的月色特别好。拂晓,站在桥上,凭栏仰望,蓝天流星淡月,远眺浑河如线,晨曦中的西山时隐时现,一派壮丽景色,被称为“卢沟晓月”。 卢沟桥桥面上为什么有那么多的小坑呢? 历史上,日本对我们国家还有哪些侵略呢? 1.1895年的甲午中日战争 九一八事变 1931年9月18日晚,盘踞在中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按照精心策划的阴谋,由铁道“守备队”炸毁沈阳柳条湖附近的南满铁路路轨,并嫁祸于中国军队。这就是所谓的“柳条湖事件”。日军以此为借口,突然向驻守在沈阳北大营的中国军队发动进攻。由于东北军执行“不抵抗政策”,当晚日军便攻占北大营,次日占领整个沈阳城。日军继续向辽宁、吉林和黑龙江的广大地区进攻,短短4个多月内,128万平方公里、相当于日本国土3.5倍的中国东北全部沦陷,3000多万父老成了亡国奴。 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 不抵抗政策 九一八事变东北地方当局和国民政府对日本的进攻采取不抵抗政策。据说事变发生前,蒋介石于8月16日致电张学良:“无论日本军队此后如何在东北寻衅,我方应予不抵抗,力避冲突。”当时,日本关东军不到两万人,中国东北军驻在东北的有16.5万人,在关内还有近十万人。东北军部队多次接受张学良不准抵抗的训令,在日军突然袭击面前,除小部分自发英勇抵抗外,其余均不战而退。 9月19日上午8时,日军几乎未受到抵抗便将沈阳全城占领。东北军撤向锦州。此后,东北各地的中国军队继续执行张学良的不抵抗主义,使日军得以迅速占领辽宁、吉林、黑龙江3省。 从甲午中日战争,到九一八事变,再到“卢沟桥事变,这些日本侵略中国的事例,说明了什么? 卢沟桥事变 “卢沟桥事变的爆发说明了什么? 卢沟桥事变是日军精心策划、蓄意挑衅引起的。 中共中央第二天通电全国: 中国共产党向全国人民表明了怎样的态度? “卢沟桥事变”给中国带来了什么影响? 卢沟桥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大规模侵略中国的开始,也揭开了全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序幕。 中国与日本是一衣带水、隔海相望的友好邻邦,中日两国的人民也应该是世世代代友好的人民。但近代日本却一再蓄谋发动侵略中国的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了极大的伤害。尤其是从“卢沟桥事变”开始,日本大规模的侵略中国,同时也揭开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序幕。 因此,卢沟桥的闻名于世,不仅在于 它的历史悠久、雕刻的精美,以及它的 景色的壮丽和优美,更重要的在于: 它是日本帝国主义野蛮侵略中国的 历史见证者,是中国人民抗击日本侵略者 的革命纪念圣地。 潘家峪惨案 1941年初的一个黎明,一队日伪军把河北省的潘家峪村团团围住。他们把全村男女老少赶到村西的大坑里,逼问八路的去向。潘家峪人宁死不屈。丧心病狂的敌人,用机枪、手榴弹等进行残酷屠杀。在这次惨案中,全村1537人中有1230人被杀害。 南京大屠杀 南京大屠杀指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侵华日军于1937年12月13日攻陷中国的南京之后,在南京城区及郊区对中国平民和战俘进行的长达6个星期的大规模屠杀、抢掠等战争罪行。 据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和南京军事法庭的有关判决,在大屠杀中有20万以上至30万以上中国平民和战俘被日军杀害,南京城的三分之一被日军纵火烧毁。 17日,日军将从各处搜捕来的军民和南京电厂工人3000余人,在煤岸港至上元门江边用机枪射毙,一部分用木柴烧死。 18日,日军将从南京逃出被拘囚于幕府山下的难民和被俘军人5.7万余人,以铅丝捆绑,驱至下关草鞋峡,先用机枪扫射,复用刺刀乱戳,最后浇以煤油,纵火焚烧,残余骸骨投入长江。令人发指者,是日军少尉向井和野田在紫金山下进行“杀人比赛”,他们分别杀了106和105名中国人后。 中华民族在经历这场血泪劫难的同时,中国文化珍品也遭到了大掠夺。据查,日本侵略者占领南京以后,派出特工人员330人、士兵367人、苦工830人,从1938年3月起,花费一个月的时间,每天搬走图书文献十几卡车,共抢去图书文献88万册,超过当时日本最大的图书馆东京上野帝国图书馆85万册的藏书量。 日本人在我们的国家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犯下滔天罪行,那我们中华儿女是任人宰割的吗? 面对日军的疯狂侵略,中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