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猕猴桃主要病害绿色防控技术规程.docx

发布:2024-12-01约1.65千字共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

猕猴桃主要病害绿色防控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猕猴桃主要病害的绿色防控原则和措施。本标准适用于猕猴桃主要病害的绿色防控。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8321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GB19174NY/T393NY/T496

猕猴桃苗木

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肥料合理使用准则通则

NY/T1276农药安全使用规范总则

NY/T1392猕猴桃采收与贮运技术规范

NY/T3861猕猴桃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规程NY/T5108无公害食品猕猴桃生产技术规程

3术语和定义

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

4防治策略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以生态调控和农业防治为基础,综合采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科学用药等防治措施。

5防控对象

猕猴桃主要病害包括溃疡病、软腐病、褐斑病和灰霉病等。

6防控措施

6.1生态调控

6.1.1合理建园

3

建园时应选择不易发生冻害、土壤通透性和排灌条件良好且前茬未种植猕猴桃的地块,背风面建园或营造防风林。易积水地块,起垄栽植。园地选择和园地规划按照NY/T5108-2002执行。

6.1.2选择抗病砧木和无病苗木

因地制宜选用适合当地种植的抗病优良品种和抗性砧木。苗木质量应符合GB19174的规定。面积超过200亩的规模化园区宜多品种组合栽培。

6.2农业防治

6.2.1水肥管理

根据土壤肥力和叶片营养成分进行配方施肥,幼龄园以有机肥和生物菌肥为主,配施磷钾肥和控释型氮肥;投产园以低氮高磷钾配方复混肥、腐熟有机肥和生物菌肥为主,补充硼肥、钙肥等中微量元素。生长后期严格控制氮肥用量,提高枝蔓成熟度。肥料使用应符合NY/T496-2010的规定。

根据猕猴桃不同生长期需水特点和地方降雨情况适时灌溉和排水。采用生长期树盘秸杆覆盖、行间生草等提高猕猴桃园土壤保水能力,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

6.2.2合理修剪

根据种植品种特性和树龄树势确定适宜负载量,做好花前疏蕾、花期授粉、花后疏果。结合修剪创造良好的通风透光条件,促使树体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平衡,健壮树势,增强植株抗病性。

伤流前,适时开展修剪,修剪后涂抹伤口保护剂。冬季,清除园内残枝、落叶和杂草,集中焚毁或深埋。

6.3物理防治

6.3.1果实套袋

猕猴桃谢花1周后,果实套袋处理。

6.3.2诱杀害虫

利用太阳能或频振式杀虫灯、黄板等诱杀有翅害虫,或安装防虫网等设施,减轻病害的发生。

6.4生物防治

可选择春雷霉素、中生菌素、四霉素、梧宁霉素和枯草芽孢杆菌等生物农药防治溃疡病,香芹酚防治灰霉病,小檗碱防治褐斑病。

6.5科学用药

符合GB/T8321(所有部分)、NY/T393-2020和NY/T1276-2015的规定,遵守农药的安全间隔期。

6.5.1萌芽前防治

采果后至落叶前,选用氢氧化铜、噻菌铜、叶枯唑等药剂,全园主干大枝涂刷或全树喷淋2-3次,预防翌年枝干溃疡。萌芽前,喷施石硫合剂,预防猕猴桃软腐病。

6.5.2花蕾期防治

花蕾期全株喷施杀菌剂、生物源诱导抗病物质预防软腐病,可选用异菌脲+氨基寡糖素+氨基酸叶面肥。开花前和开花后,分别喷施1-2次药剂,控制猕猴桃溃疡病花腐和叶斑。

6.5.3幼果期防治

授粉后15d~20d,选用富纳钙、硝酸钙、氯化钙等与吡唑醚菌酯、肟菌酯、醚菌酯、苯醚甲环唑、戊唑醇等杀菌剂混合喷雾,防治灰霉病和褐斑病。

4

6.5.4采前预防

采前1个月全株喷施吡唑醚菌酯、戊唑醇和苯醚甲环唑等药剂,预防贮藏期猕猴桃软腐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