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安徽省初中地理会考说明.doc

发布:2016-12-25约7.99千字共52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安徽省初中地理会考说明 篇一:安徽地理会考专题 会考专题 安徽省地理 █ 专题目标 1.根据实例、资料,分析、评价安徽省的地理概况及特征。 2.举例说明自然条件对安徽省的社会、经济、环境、生态、文化、生活诸方面的影响。 3.根据资料和有关数据说明安徽省在资源利用、社会经济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 4.联系中国地理有关知识分析安徽省的区域特点及其与其他地区的联系。 █ 知识网络 一.位置、行政区划和人口 1.安徽省位于我们伟大祖国的东部 (1)从纬度上看,安徽省地处半球纬度地区。 (2)从海陆位置看,安徽省属于 省份,与长江三角洲相接,距海 。 2.行政区划 安徽省简称皖。全省划分为 个省辖市。通常称为皖北,淮河与长江之间为 , 为皖南。省会。 3.人口大省 (1)人口总数居全国第8位。新中国成立以来,人口数量迅速 。20世纪70年代实行 以来,人口增长速度逐步得到有效控制。由于人口基数,每年净增人口仍然,人口形势十分严峻。 (2)人口密度远 全国平均水平 淮北平原、长江沿岸平原人口密度 。人口分布地域差异明显 大别山区、皖南山区人口密度 (3)全国劳务大省 (4)少数民族 ,人口数量 (5)20世纪90年代以来,人口城镇化;人口老龄化速度开始 ;人口受教育状况显著 。 二.自然条件 1.平原、山地、丘陵相间的地形: 北部为A ;中部为B 和C ;南部为D 和E 。 全省最高峰: a黄山主峰 。 2.温和湿润的季风气候:安徽省地处我国东部季风气候区。气候的主要特征为:四季分 明,明显,温和 ,夏雨集中。 (1)温度带和干湿地区分布 淮河以北为(温度带)(干湿地区)地区 淮河以南为(温度带)(干湿地区)地区 (2)降水分布特点:南北,山地 ,平原和丘陵地区 。 (3)旱涝灾旱频繁,在各种自然灾害中次数最多,范围最广,危害最大。其中 尤为突出。 3.主要的河流和湖泊 (1)三大流域 : 横贯安徽北部 自西南向西北横贯安徽,有“八百里皖江”之称 南部的 (2)安徽省最大湖泊 ,是我国五大淡水湖之一,有“皖中明珠”之称。 4.过渡性的植被和土壤 (1)自然植被分布具有从温带向亚热带过渡的特征,自北向南依次为、落叶阔叶和常绿阔叶混交林、 。大别山区和皖南山地植被呈分布。植物资源丰富,植物品种繁多。有大面积的人工林和经济林。 (2)土壤呈现自北向南过渡的明显特点,淮北地区主要为,江淮地区为黄棕壤和黄褐土,皖南为黄壤和 。在江淮和皖南地区有大片肥沃的水稻土。 三.经济发展 1.农业大省 形成了淮北的、长江流域的 和 、淮北和沿江的 、 和 的林、茶等优势产业带 2.矿产开发 五大优势矿产 : 煤炭:储量居华东地区首位,集中分布在 铁矿:分布遍及全省,以 铜矿:主要分布在沿江的 明矾石、石灰石等非金属矿产也比较丰富。 3.工业 (1)以和“钢城” (2)冶金工业有“古铜都”之称的是目前全国最大的电解铜生产基地 (3)汽车工业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建成了、等重要的汽车工业基地。 (4)家用电器工业闻名全国,、、芜湖是全省重要的家用电器工业中心。 (5)高新技术产业:建成了合肥高新技术开发区等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4.交通运输 (1)铁路:是安徽省交通运输网的主体 主要铁路 南北向: 、 -阜淮线- - 、合九(九江)线东西向: (2)公路运输:是安徽省陆路运输的主要方式。 已形成以、等为区域中心的四通八达的公路网。 (3)内河航运:长江、淮河、巢湖在全省内河航运中占重要地位, 、 是全省重要的内河港口。 (4)民用航空: 、 是国家一类空港口岸 5.城市格局 “一点两线” (1) 以 (2)以、“马芜铜宜”城市群 (3)以、、“两淮一蚌”城市群 四.文化与旅游 1.地域文化 影响深远的有徽州文化和桐城派等。 2.丰富的旅游资源 (1)长江以南 五大名山 A :“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世界地质公园” 黄山“四绝”――奇松、怪石、云海、温泉 齐云山:道教名山 清凉峰、牯牛降:生物资源丰富,风景优美 皖南古村落(西递、宏村)――世界文化遗产,“桃花源里的人家”、 “中国画里的乡村” 歙县――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新安江、C 以及众多的洞穴等 新四军军部旧址等革命纪念地 (2)长江以北 、巢湖、花亭湖 大别山区的五大水库和F 寿县、亳州――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淮海战役总前委旧址、渡江战役总前委旧址等革命纪念地 【参考答(转 载 于:wWW.xlTkWJ.Com 小 龙文 档 网:安徽省初中地理会考说明)案】 一.1.(1)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