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6T-普通国省道路面养护信息元数据规范编制说明.docx
《江西省普通国省道路面养护信息元数据规范》
编制说明
任务来源和起草单位
《普通国省道路面养护信息元数据规范》是在我国公路建设逐步从“以建为主”转变为“建养并重”的背景下,根据江西省公路管理局关于对路面养护科学智能决策技术集成研究的要求以及江西省普通国省道养护技术现状与发展需求,依托江西省交通科技项目《江西省普通国省道养护科学智能决策技术集成研究(路面)》(项目号:2018Z0001)进行编制,由江西省公路工程检测中心和长安大学负责起草。
制定本规范的原因和必要性
交通运输部颁布的《国家路网规划2013-2030》指出普通国省道作为国家长远发展的重要保障,对全国、区域的政治经济有着极为深刻的影响,并印发了《“十三五”公路养护管理发展纲要》,指出加强普通国省道养护管理工作对保持公路基础设施良好技术状况,保障路网整体效能发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安全便捷出行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截止2020年,江西省普通国道总里程达7693公里,其中二级及以上所占比例为90.9%;江西省普通省道总里程约为10889公里,其中二级及以上所占比例为52.4%。近年来,江西省普通国省道等级逐步提升,普通国省道已成为江西省交通运输的主要渠道,承载的交通运输任务日渐繁重,另外,超载超限的货车为避免高速通行费,绕道行驶非收费的普通国省道已成普遍现象,导致江西省普通国省道道路恶化、服务能力下降,而江西省普通国省道公路等级涵盖广、地形复杂多样、车辆类型多、路况复杂,这造成普通国省道路面养护任务十分繁重且养护效率较低,因此,对于江西省普通国省道的养护,亟需进行精准、及时的道路养护工作,建立科学智能的养护决策方法和系统是实现普通国省道精准、及时养护的有效途径。但是,目前江西省普通国省道的养护决策,特别是地市级的公路养护决策,一方面存在缺乏养护决策数据,另一方面主要以人工分析决策为主,缺乏科学合理依据。近年来,省市县公路养护部门虽然通过定期检查获得了部分路面技术状况数据,但主要以纸质版数据为主,可利用率不高,系统性亦不足。即便是目前已具备的养护系统,公路养护数据分散获取、记录、存储的情况也较为普遍,各类型数据存在于不同系统之间,相互调度和转化的难度较大,导致数据的利用效率不高,价值不大。
在当前交通强国、智慧交通的国家战略和行业发展背景下,江西省迫切需要构建科学智能的普通国省道养护决策方法和系统,通过编制《普通国省道路面养护信息元数据规范》可制定出符合我省普通国省道养护科学决策的元数据规范体系,对构建我省科学智能的普通国省道养护决策方法和系统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本规范遵循的原则和依据
规范遵循切实提高我省普通国省道路面养护效率和养护效果的应用需求,旨在通过元数据规范的制定,规范路面养护过程中元数据的应用,进而促进江西省普通国省道路面养护科学决策水平的提升。
本规范建立在近10年江西省普通国省道路面技术状况数据的积累和《江西省国省干线道路技术状况智能管理系统》近3年对6万多公里路面检测数据进行采集、处理、管理、分析、智能决策的实践基础上,以提升江西省普通国省道路面养护科学决策水平为主线,提出江西省普通国省道路面养护信息元数据框架,定义了江西省普通国省道路面养护信息核心元数据内容以及用以描述江西省普通国省道路面养护信息数据集的标识、内容、管理及维护等信息,在不断的完善和修改过程中,开展了规范的实证分析,充分吸取江西省工程实践应用经验,验证并完善了规范的科学性、普适性和可操作性。本规范的编制是普通国省道路面养护科学决策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相结合的成果。
本规范与现行法律、法规和相关标准的关系
本规范与现行法律、法规和相关性标准是协调一致:
本规范内容部分参照了《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公路沥青路面养护技术规范》(JTG5421)、《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养护技术规范》(JTG073.1)等国家行业标准。
本规范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
本规范的编制过程
本规范在起草过程中进行了多次调研,投入了大力的人力物力,参与规范讨论的人员主要来自江西省公路工程检测中心和长安大学及参与普通国省道路面养护科学决策的一线施工人员、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等,通过对规范的内容进行多次的修改和完善,形成了目前的标准文本送审稿。主要编制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阶段:
成立编写小组
2019年9月份成立了规范编写小组,主要职责是:
编制制定编写计划,包括时间进度和人员安排;
确定标准的原则和依据;
开展路面养护科学决策元数据规范现状调研;
编制《普通国省道路面养护信息元数据规范》征求意见稿;
征求有参与普通国省道路面养护的建设、施工、监理和设计等单位意见,并研究处理这些意见;
编制送审稿,并负责送审稿的修改、完善和报批。
确立标准框架
2019年10月中旬至2020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