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溺水安全应急预案.docx
?##一、总则
(一)编制目的
为有效预防和应对溺水事故,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最大限度减少溺水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二)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国家、地方关于防溺水工作的有关规定和要求,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制定本预案。
(三)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本地区范围内各类水域可能发生的溺水事故的预防和应急处置工作。
(四)工作原则
1.以人为本,生命至上
始终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放在首位,最大程度地减少溺水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
2.预防为主,防救结合
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强化安全教育,增强公众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同时做好应急救援准备,一旦发生溺水事故,能够迅速、科学、有效地进行救援。
3.统一领导,分级负责
在当地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各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溺水事故的预防和应急处置工作,实行分级管理、分级响应。
4.科学施救,高效处置
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和专业救援力量,科学制定救援方案,提高救援效率,确保救援工作安全、有序、有效进行。
##二、组织机构及职责
(一)应急指挥机构
成立防溺水安全应急指挥部(以下简称指挥部),由政府分管领导担任指挥长,成员包括教育、公安、水利、卫生健康、应急管理等相关部门负责人。指挥部下设办公室,设在应急管理部门,负责日常工作。
(二)职责分工
1.指挥部职责
-全面负责本地区防溺水安全应急工作的组织、指挥和协调。
-制定和修订防溺水安全应急预案,研究解决防溺水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组织开展防溺水安全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和单位做好溺水事故的应急救援工作,及时向上级政府和有关部门报告事故情况。
2.指挥部办公室职责
-负责指挥部日常工作,传达贯彻指挥部的决策和指令。
-收集、汇总、分析和报告溺水事故信息,及时向指挥部提出应急处置建议。
-协调有关部门和单位做好应急救援物资、设备的储备和管理工作。
-组织开展防溺水安全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3.成员单位职责
-教育部门:负责组织学校开展防溺水安全教育,将防溺水教育纳入学校安全教育体系,定期组织师生开展防溺水安全知识宣传和应急演练。加强与家长的沟通联系,督促家长履行监护责任。
-公安部门:负责维护溺水事故现场秩序,协助开展救援工作,对溺水事故进行调查处理,依法打击涉及溺水事故的违法犯罪行为。
-水利部门:负责对管辖范围内的河流、湖泊、水库等水域进行巡查,及时发现和消除安全隐患。在危险水域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加强对水利工程设施的管理和维护。
-卫生健康部门:负责组织医疗卫生机构做好溺水事故的医疗救治工作,及时调配医疗资源,确保受伤人员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
-应急管理部门:负责指导协调有关部门和单位开展防溺水安全应急工作,综合分析评估溺水事故风险,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组织协调应急救援力量参与溺水事故的应急救援工作,做好应急物资的储备和管理工作。
-其他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防溺水安全相关工作。
##三、预防与预警
(一)预防措施
1.加强宣传教育
-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和宣传阵地,广泛宣传防溺水安全知识,提高公众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教育部门要将防溺水教育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通过主题班会、专题讲座、案例分析等形式,对学生进行防溺水安全教育,确保学生掌握正确的溺水自救和互救方法。
-社区、村(居)委会要组织开展防溺水安全宣传活动,向居民、村民宣传防溺水知识,提醒家长加强对未成年人的监管,防止溺水事故发生。
2.强化水域管理
-水利部门要加强对管辖范围内水域的巡查和管理,及时发现和消除安全隐患。对危险水域要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配备必要的防护设施。
-公园、景区等管理单位要加强对所属水域的安全管理,设置警示标识,配备救生设备,安排专人巡查,及时劝阻游客在危险水域游泳、嬉戏。
-企业要加强对内部水域的管理,落实安全防范措施,防止职工和外来人员溺水事故发生。
3.落实监护责任
-家长要切实履行对未成年人的监护责任,教育孩子不要私自下水游泳,不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援人员的水域游泳。在孩子外出时,要做到四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