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山东杜郎口中学学习考察报告2.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PAGE
PAGE 33
赴山东杜郎口中学学习考察报告2
篇一: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赴山东杜郎口中学考察学习报告
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
——赴山东杜郎口中学、济南中学、山东大学附中学习汇报材料
新寺中学 李小平
2012年9月23日启程至29日返程,有幸参加了漳县教育局组织的赴山东省名校教学观摩学习考察活动。学习考察紧张充实,收获颇丰,感触颇深,就此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记录如下,以求和同行们共享共勉。
一、行程安排:9月25日至26日,在山东杜郎口中学教学观摩,9月27日赴山东大学附中、山东济南中学考察学习。
二、山东杜郎口中学行程所见:
(一)杜郎口中学基本情况:现有18个班,学生总数700多人,任课教师70多人,近年成为名校后新建设了两栋教学楼、一栋实验楼、一栋办公楼和一个报告厅、一个餐厅,两栋学生宿舍和一栋教职工宿舍,一栋学术交流大楼。
该校98年8月开始进行课堂教学改革,逐年深入逐年发展,04年召开全市课堂教学改革现场会,一跃成为茌平县初中教育的“东方名珠”,连年被评为市县“教书育人”的先进单位,聊城市把杜郎口中学树为初中教学改革的样板校,被山东省教科所称为农村教学改革的先进典型。
(二)学校的指导思想:
相信学生、依靠学生、解放学生、发展学生。
踏进杜郎口中学的校门,便能感受到新课改所倡导的精神理念, “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效果好起来”、“自主课堂,我参与,我快乐,自主学习,我自信,我成长”、“学会学习最重要的是学会提出
问题,只有提出问题才能分析与解决问题,任何创造总是从提出问题开始的,没有问题就不可能创造”、“人的成长,并不仅仅是知识技能的积累,更重要的是精神和灵魂的发育、成熟和提升”“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将生命感和价值感唤醒”等。
进入教室,看到的更是与我们的传统课堂截然不同的情形。具体表现在:
首先,课堂教学环境的变化:可以说没有任何现代化教学设施。“四面黑板三面墙”——教室的前后及背光面走廊都是大黑板;学生分组排位,对面而坐;师生同在一方空间,同处于一个平面。
其次,课堂形式多种多样:“台上”学生或表演、或辩论、或歌唱、或讲解、或朗诵,辩论、小品、课本剧、诗歌、歌曲、三句半,展示形式多样;“台下”学生或蹲、或站、或坐,地上、课桌上、板凳上挤成一团,但都聚精会神、津津有味。同时课堂的气氛热烈而不失和谐,课堂发言几乎不用举手,学生站起来就说,说完自己坐下另一个接着说,由于学生的参与热情很高,常常会遇到两个人甚至几个人同时站起来发言的情形,这时老师也不调解,学生同时说上一句半句的,就会有人让出来。学习完全是学生自觉的激情投入,在展示环节中,几乎全部学生都有板演的机会(展示学习内容、互评互改等);教室内的黑板不够,连地板、走廊黑板都利用起来。这样的课堂没有老师的呵斥和监督,没有老师的“谆谆教导”,这里的课堂完全是学生的舞台,老师混杂于学生中间,精心点拨。学生的精神之抖擞,精力之集中,思维之活跃,表达之精准,令所有步入课堂的听课者都为之激动不已。在杜郎口中学,所有的课都是这么生动有趣,每一个课堂都立体式开放。参观的人群随意出入任何一个教室、随意照相、询问、指指点点,但丝毫也不影响师生活动。
第三、每一个教室内都有诸如“我的课堂我主宰,我的人生我把握”的标语,教学楼的走廊内也到处悬挂着学生自己的座右铭,如:“我永远相信成功的背后有努力的拼搏”,“无爱的课堂犹如无水的沙滩”,“主动是学习之本,活跃是课堂之魂”等等,这些都是出自学生之口。学校既给了学生一个自我展现的机会,又引导学生避免盲目崇拜,相信自己,自己把握命运。
营造了真正“三动”的课堂:动脑(预习阶段)、动手(展示阶段)、动口(交流阶段)。
教师“退居二线”:纠偏、点评、总结、释难。
课堂教学特点:活而不乱、学有所乐。
三、考察所思
1.管理精细
(1)课堂教学制度化。课堂实行的是“三三六”制教学模式。
(2)学生学习自主化。充分注重课前预习,在小组内的开展合作学习,课堂的时间交给了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宰。
(3)教师备课严格化。
(4)教师总结交流反思常态化。
(5)教学管理精细化。
杜郎口中学实行校委考评组、年级组、学科组、班组四级管理体制。校委考评组负责评价六个学科、三个年级。学科主任是本学科教学的第一责任人,负责对本学科人员的聘任、管理、指导、评价,抓常规落实;班主任不仅负责学生的日常管理,且对本组教师聘任、管理、指导、评价、考核。
2.课堂高效
(1)“三三六”的课堂高效教学模式
三特点:立体式、大容量、快节奏;三课型:预习、展示、反馈;六环节:明确目标、展示提升,分配任务、穿插巩固,分组合作、达标测试。该课堂教学模式注重课前预习、上课展示、课后反馈,实行分层次帮扶,优帮中,中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