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2原子的结构学习目标1.知道原子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的.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课题2 原子的结构
学习目标 1.知道原子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的。
2.理解原子不显电性的原因。
重 难 点 重点:原子的构成[ 难点: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的关系 教 法 讲授法 学 法 观察法 讨论法 教学准备 挂图、学案、多媒体等 教学过程(主要环节) 集体备课 个性展示 新课导入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4.10.16新疆罗布泊),原子弹的巨大威力是如何产生的呢? 自主学习 原子是不可分割的最小的粒子吗?如果能分的话,它会分成什么?
其成分还能再分吗?不能分的是怎样存在于原子之中呢?用什么可形象地表示它的这种状态?它会不会出现得失的情况?此时的原子改称为什么了?它又是怎样构成物质的?
原子有质量,为什么通常情况下,我们却常用其相对质量?相对原子质量是怎样确定的? 合作探究
展示交流
过渡:上节课我们学过分子和原子,知道分子是保持其构成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并且,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分,而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分。那么,是不是说原子是不可分割的最小的粒子呢?如果能分的话,它会分成什么?
一、原子的构成
展示原子弹爆炸的图片或利用多媒体展示原子结构的发展史资料,引导学生观看、思考。
结论:可见原子并不是最小的粒子,还可以再分。
1.那么它是由什么粒子构成的呢?
指导学生观察P53图3-9原子的构成示意图,并结合教材阅读归纳出原子的结构,形成知识网络:
质子
原子核
原子 中子
电子
问题1:什么是电性?什么是电量?你能结合教材内容,确定质子、中子、电子这三种粒子的电性和电量吗?
粒子
电性
电量
质子
带 电
每一个质子带 个单位的正电荷
中子
电
电子
带 电
每一个电子带 个单位的负电荷
总结电性、电量的含义:
电性是指电荷的类别:即正电荷还是负电荷;电量是指电荷的数量。
问题2:原子核的电性和电量如何呢?
推理:
(1)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因此,原子核带正电。
(2)原子核所带的电量,即所带的正电荷的数目,又叫核电荷数。
(3)举例:氧原子核内有8个质子,即质子一共带8个单位的正电荷。那么,氧原子核就带8个单位的正电荷,即:氧原子的核电荷数是8。由此可见: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
问题3:仔细观察P53表3-1几种原子的构成,你能得出那些规律?
提示:
(1)所有的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吗?
(2)在原子中,电子数和质子数有何关系?
结论:原子中不一定有中子;电子数=质子数。
2.原子显不显电性(原子带不带电)?
引导推理:从表中可知:钠原子的质子数是11,那么其核电荷数也是11,即钠原子核带11个单位的正电荷;其电子数为11,其核外电子一共带11个单位的负电荷。
由此可见,原子核和电子所带的电量相等,但电性相反,故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强化训练一】 点评小结 结论:(1)原子很小;
(2)原子核比原子又小得多;
(3)原子核外有一个很大的空间,电子就在这个空间内做高速运动。
课堂检测 1.下列有关原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原子都是由质子、中子和核外电子构成的B.原子的类别是由原子核内的质子数所决定的
C.原子中不存在带电微粒,因而整个原子不显电性D.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质子和电子上碳和镁的相对原子质量分别是12和24,则碳和镁的原子质量之比为(? )
A.12:1?? B.2:12?? C.2:1?? D.1:2
3. 锂电池可用作心脏起搏器的电源。已知一种锂原子核内有3个质子和4个中子,则该锂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 A.1 B.3 C.4 D. 7
4. 朝核问题引发国际关注。种核原料的原子中含有1个质子和2个中子,A.该原子是氢原子B.该C.该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D.该原子 板 书 设 计 教 后 反 思 质子
原子核
原子 中子
电子
原子核所带的电量,即所带的正电荷的数目,又叫核电荷数。
4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