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25年八年级物理上册声音是什么考点突破与同步练习含解析新版苏科版.docx

发布:2025-03-07约1.17万字共21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1.1声音是什么

知识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发生的;

懂得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一样的介质中传播速度不一样;

懂得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掌握运用声速的简答计算;

懂得回声现象,掌握回声测距。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转换法、理想试验法探究声现象;

产生:声音是由物体产生的;

声源:正在发声的物体;

介质: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中传播;

介质的种类:声音可以在、和中传播;

声速:一般状况下,v液,声音在空气中(15℃时)传播的速度约为m/s;在水传播速度约为500m/s,在钢铁中可达5200m/s。

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回来就形成了回声;

回声测距:声源到障碍物的距离等于声音传播旅程的,公式即;

考点一声音的产生

例1如下活动中,用来探究声音产生原因的是?()

答案????A将发声的音叉触及面颊,音叉的振动引起面颊振动被人感知,阐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故A对的。用大小不一样的力敲鼓,鼓面的振幅不一样,导致声音的响度不一样,此试验是用来探究响度与振幅之间关系的,故B错误。将发声的手机置于密闭瓶内并抽气,伴随气体被不停抽出,听到的声音会越来越小,在此试验的基础上可推理得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此试验探究的是声音的传播条件,故C错误。用硬卡片在梳齿上快划、慢划,梳齿振动的频率不一样,发出的声音音调也不一样,该试验探究的是音调与频率的关系,故D错误。故选A。

变式1如图所示,将正在发声的音叉放入水中,能观测到音叉周围溅起许多水花。有关这个试验下列说法中对的的是?()

?

A.将音叉放入水中的目的是证明液体可以发声

B.将音叉放入水中的目的是证明液体传声更快

C.将音叉放入水中的目的是证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

D.人耳听到的音叉声音越来越小,是声音的音调在不停减少

答案????C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把不容易观测到的现象,转换成可以明显观测到的现象,这种措施称为转换法,音叉直接和水接触,水花溅起是由音叉的振动引起的,阐明音叉发出的声音是由音叉的振动产生的,故A、B错误,C对的;人耳听到的音叉声音越来越小是由于声音的响度在不停减小,故D错误。选C。

变式2如图所示,用正在发声的音叉轻触系在悬线下的轻质小球:

?

(1)我们看到的现象是????。

(2)此现象阐明????。

(3)轻质小球的作用是????。

(4)本试验的探究措施是????。

答(1)小球被多次弹开(2)音叉发声时在振动?(3)将音叉的振动放大(4)转换法

考点二声音的传播

例2如图所示,小明将衣架悬挂在细绳中间,把细绳两端绕在两手食指上。伸直手臂,敲打衣架,听到了声音,通过敲打,衣服架????发声。用绕有细绳的食指堵住双耳,敲打衣架,(能/不能)听到声音,阐明了:????。

解:(1)将衣架悬挂在细绳中间,细绳绕在两手食指上,伸直手臂,敲打衣架,衣服架振动发出声音,声音会通过空气传播到人的耳朵里,因此能听到声音。(2)用绕有细绳的食指堵住双耳,敲打衣架,发出的响声通过细绳和手指传到小明的耳朵里,小明能听到声音,阐明了固体可以传声。故答案为:振动;能;固体能传播声音

变式1如图所示,将正在发声的手机悬挂在广口瓶内,再抽出瓶内的空气。正在发声的手机????(填“振动”或“不振动”),抽气过程中,听到的声音响度????,由此现象推理出真空????。

答案振动变小不能传声

解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正在发声的手机振动;向外抽气过程中,伴随瓶内空气逐渐减少,传声介质减少,听到的声音响度变小;不停地向外抽气,听到的声音响度逐渐变小,由此现象可以推理出真空不能传声。

考点三声音在不一样介质的传播速度

例3小明将耳朵贴在长铁管的一端,小刚敲一下铁管的另一端,小明听到了两个敲打的声音。有关该现象说法错误的是()

A.小明听到的二次声音间隔不小于0.1s

B.小明听到的第二次声音是回声

C.铁管要足够长才能听到两次声音

D.声波在不一样介质中传播速度不一样

解:小明把耳朵贴在长铁管的一端,小刚在长铁管的另一端敲一下这根铁管,声音分别从铁管、空气中传播,由于声音在铁管中传播的速度比在空气中传播快,因此小明会听到2次声音;由于人耳能分清两个声音的时间间隔不小于0.1s,因此铁管的长度要足够长。故选:B。

变式1已知声音在铁、水、空气中传播速度为5200米每秒、1500米每秒、340米每秒,人耳能辨别前后两次声音的时间间隔不小于0.1秒。有一段长1000米的铁管装满水。将你的耳朵贴在装满水的铁管一端,请人在另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