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7T 2155-2012 杀菌剂防治姜斑点病田间药效试验准则.docx
ICS65.100.01B17
DB37
山东省地方标准DB37/T2155—2012
杀菌剂防治姜斑点病田间药效试验准则
FungicidesagainstGingerleafspotdiseaseGuidelineforfieldefficacytrial
2012-05-16发布2012-07-01实施
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I
DB37/T2155—2012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山东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山东省农药检定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洪刚、吴亚玉、金岩、周力、张福远、王绍敏、孙瑞、张宝路。
1
DB37/T2155—2012
杀菌剂防治姜斑点病田间药效试验准则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杀菌剂防治姜斑点病(Phyllostictazingiberi)田间药效小区试验的方法和基本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杀菌剂防治姜斑点病登记用田间药效小区试验及药效评价。其他非登记田间药效试验参照本标准执行。
2试验条件
2.1试验对象、作物和品种的选择
试验对象为姜斑点病。
试验作物为姜。选择感病品种,记录品种名称。
2.2环境条件
田间试验应安排在历年发病较重的地块,所有试验小区的土壤类型、品种、播栽期、生育阶段等应基本一致,且施肥、株行距等栽培管理应符合当地科学的农业实践。如果灌溉,应记录灌溉的方法、时间和水量。
3试验设计和安排
3.1药剂
3.1.1试验药剂
试验药剂处理不少于三个剂量或依据协议(试验委托方与试验承担方签订的试验协议)规定的用药剂量。注明药剂的中文/英文通用名或代号、剂型、有效成分含量和生产厂家。
3.1.2对照药剂
对照药剂应是已登记注册,在生产中常用并具有较好药效的产品。对照药剂的类型和作用方式应同试验药剂相近并使用当地常用剂量,特殊情况可视试验目的而定。注明药剂的中文/英文通用名或代号、剂型、有效成分含量和生产厂家。
3.2小区安排
3.2.1小区排列
试验药剂、对照药剂和空白对照的小区处理采用随机区组排列,特殊情况应加以说明。
3.2.2小区面积和重复
2
DB37/T2155—2012
小区面积:15m2~50m2(棚室不少于8m2)。重复次数:最少4次。
3.3施药方式
3.3.1使用方法
按协议要求及标签说明进行,施药应与当地科学的农业实践相适应。
3.3.2使用器械
选用生产中常用的器械,记录所用器械的类型和操作条件(如工作压力、喷孔口径)的全部资料。施药应保证药量准确,分布均匀,用药量偏差不应超过±10%。如因特殊情况偏差超过±10%,应详细记录并说明原因。
3.3.3施药时间和次数
按协议要求及标签说明进行,记录施药次数和每次施药日期及姜的生育期。通常应在病害发生前或发病初期第一次施药,进一步施药视姜生长过程中病害发生情况和药剂持效期来决定。
3.3.4使用剂量和容量
按协议要求及标签注明的剂量使用,通常药剂中有效成分含量表示为g/hm2(克/公顷)。用于喷雾时要记录每公顷的药液用量[L/hm2(升/公顷)]。
3.3.5防治其他病虫害药剂的资料要求
如使用其他药剂,应选择对试验药剂和试验对象无影响的药剂,并对所有的试验小区进行均一处理,而且应与试验药剂和对照药剂分开使用,使这些药剂的干扰控制在最小程度。记录这类药剂施用的准确数据。
4调查、记录和测量方法
4.1气象和土壤资料
4.1.1气象资料
试验期间,应从试验地或最近的气象站获得降雨(降雨类型和日降雨量,日降雨量以mm表示)、温度(日平均温度、最高和最低温度,以℃表示)以及风向、风力等影响药效的气象资料。
整个试验期间影响试验结果的恶劣气候因素,例如严重或长期的干旱、暴雨、冰雹等均应记录。
4.1.2土壤资料
记录土壤类型、土壤肥力、pH值、有机质含量、水分(如干、湿或涝)、土壤覆盖物(如作物残茬、塑料薄膜覆盖、杂草)等资料。
4.2调查方法、时间和次数
4.2.1调查方法
每小区对角线五点取样,每点固定调查3株~5株,每株调查全部叶片,以每一叶片上病斑面积占整个叶片面积的百分率来分级。
3
DB37/T2155—2012
分级方法(以叶片为单位):
a)0级:无病斑;
b)1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小于1%;
c)3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1%~5%;
d)5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