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行政法学笔记【参考】.doc

发布:2016-12-11约3.7万字共5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行政法学 第一章 行政法概述 一、 法 、法律与法学 (一)法、法律与法学的概念 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施的反映统治阶级意志的规范体系 法律是国家权力机关制定的法的表现形式。 法学是研究法律这一社会现象发生发展变化及消亡规律的学说。 (二)法、法律与法学的关系:法学究研法、法表现法律 (三)法学学科体系 1.理论法学:法学基础理论,比较法学总论 2.历史法学:中国法律制度史 ,外国法律制度史,中国法律思想史,外国法律思想史。 3.应用法学:中国应用法学,国际应用法学 4.边缘法学:法律社会学,犯罪心理学司法精神病学 二 、法在社会中的作用及法律观 1法在社会中的调节作用 2在物质世界的调节作用 3在人文社会的调节作用 三、 行政法的含义 (一)行政的概念 1.我国古代对行政的理解:在我国古籍中,行政一词通常是指行使国家政权。 2.行政概念的不同理解一种把行政看成与国家没有专门、特定联系的管理,即一般的社会管理。另一种解释把行政看成是国家的一种专有活动,认为只有国家的活动才是行政,一般社会组织和个人的活动——哪怕是管理活动——不属行政。 关于行政是国家哪些活动的问题上,有三种不同的观点。 ①“广义的行政”,认为国家的一切活动和作用都是行政,“目的实现说”便属此例。 ②“狭义的行政”。一部分是国家意志的制定和表达,另一部分是国家意志的执行和推行,行政便是后一部分的国家活动。 ③“最狭义的行政”。它认为国家的活动可以分为三部分,即立法活动、司法活动和行政活动,行政是除立法活动、司法活动之外的一切国家活动,即行政活动。 行政就是国家行政主体依法对国家和社会事务进行组织和管理的活动。换句话说,行政是国家行政主体实施国家行政权的行为。因此行政法上的行政应包括以下含义: (1)行政的主体主要是各级国家行政机关(主体) (2)政府行政管理活动的发生依据是依法享有的行政权(依据) (3)政府管理活动必须依法进行 (4)行政并不是行政主体的所有活动。它限于指行政主体对国家和社会事务进行管理的(涉及)活动,行政主体的非管理活动(如借用、租赁、买卖等)不属于行政。 (二)行政的特征 1.行政具有国家意志性。 2.行政具有执行性。 3.行政具有法律性。 4.行政具有强制性。 (三)行政法的概念:我国指调整行政关系的规范和控制行政权的法律规范系统。 (四)行政法的调整对象 1.行政管理关系:是行政主体在行使行政职权过程中与行政相对人发生的各种关系。 2.行政法制监督关系:是行政法制监督主体在对行政主体国家公务员和其他行政执法主体进行监督时发生的各种关系。行政法制监督主体是指根据宪法和法律法规的授权对行政职权行使者及其所实施的行政行为进行法制监督的国家机关。 3.行政救济关系4.内部行政关系 四 、行政法律关系 (一)行政法律关系概念 行政法律关系是指为行政法所调整和规定的具有行政法上权利与义务内容的社会关系。 (二)行政法律关系特征 1.行政法律关系主体上的特征 (1)主体的恒定性与不可转化性(2)主体资格的受限制性(3)主体地位的不对性 2.内容上的特征:(1)内容的法定性(2)内容处分上的有限性 (3)纠纷处理的特殊性,表现为纠纷处理的不可调解性 (三)行政法律关系的构成:1.主体 2.客体:物、行为、精神财富 3.内容 五、行政法的法源 (一)行政法的一般法源 1.制定法 2.判例法 3.习惯或惯例 4.行政法理 5.条约协定 (二)我国行政法的法源 1.宪法 2.法律 3.行政法规部门规章 4.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单行条例 5.地方政府规章6.条约协定 7.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市人民政府规章 六 、行政法的特征 (一)形式上的特征 1.没有统一的完整的实体行政法典 2.有统一的行政程序法典。 (二)内容上的特征: 1.行政法涉及领域广泛,内容丰富。2.具有很强的变动性。3.常集实体与程序于一身。 七、行政法的内容 1行政法基本理论 2行政组织法:行政机关组织法、公务员法、行政编制法  3行政行为法:行政创制性行为、行政指导性行为、行政服务性行为、行政控制性行为 4行政救济法:行政复议、行政诉讼、行政赔偿 第二章 行政法基本原则 一、行政法基本原则概述 (一)行政法基本原则概念 指贯穿在一国行政法中指导与统帅具体行政法律规范,并由它们所体现的基本精神,是要求所有行政主体在国家行政管理中必须遵守的基本行为准则。 (二)国外行政法基本原则的现状 1.英国 :越权无效 ,自然公正 2.美国:“联邦主义”、“分权主义”、 “法治主义” 3.法国: “行政法治”4.德国:合法性原则、比例原则 5.日本:“法治行政” (1)法律保留 (2)法律优先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