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网师园复合景观鉴赏.doc

发布:2017-02-04约5.39千字共1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内容摘要 中国古典园林“虽由人作,宛白天开”,其造园理论基于以儒道佛思想为中心的多元文化。其“天人合一”、“师法自然”的思想观念对造园者产生了深刻久远的影响。苏州四大名园中,网师园是其中面积最小、布局最精巧的一座,以少胜多是其最大的特色,协调性极好的空间布局,杰出的造景艺术,成功的植物配置,使得网师园成为了苏州园林中极具艺术特色和文化价值的代表作品。 论文就网师园的概况、典型景点和造园手法及植物配置进行赏析,从自然和人文多角度来感受这座精巧园林的魅力。 关键词:网师园;赏析;植物 目 录 一、引言 1 二、网师园概况 1 (一)构建历史 1 (二)整体布局 1 三、典型景点 2 四、造园艺术 4 (一)空间处理 4 (二)组景手法 4 1、主、辅对比手法 4 2、透景的手法 5 3、尺度处理 5 五、植物配置 6 六、结语 6 参考文献: 8 中国古典园林 ——网师园复合景观鉴赏 一、引言 网师园,地处苏州古城东南隅阔家头巷,被誉为苏州园林之“小园极则”,堪称中国园林以少胜多的典范。网师园为典型的宅园合一的私家园林,以仅仅不到拙政园1/6的面积,却能同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以小见大”的典型清代园林风格,是许多研究园林建筑者的最爱,是“精致玲珑、小巧典雅”的最佳代表作。 二、网师园概况 (一)构建历史 始建于南宋淳熙年(公元1174年),原为南宋侍郎史正志退居的一座府宅园林,因府中藏书万卷,故名“万卷堂”,对门再造花圃,号“渔隐”。清乾隆年改名“网师小筑”。后几移其主几经更名几番增建,最后乃复用“网师园”旧名。“渔隐” “网师”应为旧时主人意在寄予归隐的心态。至今几易其主,围主多为文人雅士,且各有诗文碑刻遗于园内,历经修葺整理,最终形成了这一古典园林中的精品杰作。 (二)整体布局 网师园面积仅8亩多,以池水为中心,由东部住宅区、南部宴乐区、中部环池区、西部内园殿春簃和北部书房区等五部分组成。这一布局,使整座园林外形整齐均衡,内部又因景划区,境界各异。   中部是山水景物主园;依东南是小巧玲珑石栏、石级和拱洞俱全的石拱桥——“小飞虹”。此桥宽约80公分长约120公分,横跨为有源头活水的渠涧,至少在苏州古典园林中堪称迷你之最。渠涧另置有水闸,别具匠心。 东部是院主日常居住的府第;由大门阀阅门第、门厅、轿厅、 正厅“万卷堂”可见“藻耀高翔”砖雕门楼,门楼以平雕、浮雕、镂雕、透空雕等手法铸造的艺术杰作。几经曲折视线由暗转明来到中部院区,这是观赏园林的序曲。 南部是铁石山房、琴室、蹈和馆、小山丛桂轩、濯缨水阁。濯缨水阁,不用精细的挂落装修,为敞口建筑重线条轮廓且贴水而建,玲珑出之。 西部为内园,庭院精巧古雅,盛植芍药。院里轩屋名以“殿春簃”,其建筑、家具、宫灯,多具明代特点和风格。1979年,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以殿春 为原形建造了中国式庭院“明轩”,使中国园林闻名于世。 北边是看松读画轩、竹外一枝轩、集虚斋、五峰书屋等。 三、典型景点 (一)殿春簃 从彩霞池西北的平板曲桥西行,就见到书有“潭西渔隐”的小门。门内花容绰约,花街铺地,奇石当户,别有一番天地,这就是传誉海内外的殿春簃小院。   “簃”,原意指高大屋宇边用竹子搭成的小屋。“殿春”,指春末。殿春簃是从前园主的芍药圃,曾盛名一时。春季芍药开花最晚,宋苏东坡有“多谢化工怜寂寞,尚留芍药殿春风”的诗句。殿春簃以诗立景,以景会意,是古典园林小院建筑的精品。   殿春簃小院占地不到一亩,景观却很丰富,富有明代庭园“工整柔和,雅淡明快,简洁利落”的特色。小院布局合理,独具匠心,主体建筑将小院分南北两个空间,北部为一大一小宾主相从的书房,是实地空间,但实中有虚,藏中有露,屋后另有天井。南部为一大院落,散布着山石、清泉、半亭。南北两部形成空间大小、明暗、开合、虚实的对比,十分精致。   殿春簃小轩三间,西侧带一复室,窗明几净,最宜读书,为仿明式结构。轩北窗外,一树芭蕉,数枝翠竹,依窗而栽,绿意宜人,又有湖石夹列其间。屋前有石板平台,围以低石栏,屋顶为卷棚式,线条流畅,回音效果好,是园内听曲的好地方。正门四扇落地长窗,左右设半窗,室内正中悬匾额“殿春簃”,额上有跋云:“前庭隙地数弓,昔日之芍药圃也,今约补壁以复旧观”。 (二)砖雕门楼 以“精品园”著称的网师园,主厅万卷堂前的砖雕门楼雕刻精致,饱经沧桑300余年后仍然古雅清新,完好无损,精美绝伦,享有“江南第一门楼”的盛誉。门楼上的砖雕是用凿子和刨子在质地细腻的青砖上,运用平雕、浮雕、镂雕和透空雕等砖雕艺术手法雕凿而成,历史人物栩栩如生,飞禽走兽和花卉图案形象逼真。 砖雕门楼位于门厅和大厅之间,高约6米,宽3.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