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dsd酸技改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doc

发布:2016-11-24约4万字共81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工程分析 现有工程分析 基本概况 某化工有限公司于1995年7月开始筹建,1996年4月正式投产。1996年10月,兼并具有20多年生产历史的县砖瓦厂,资产重组后,获800亩(54×104m2)发展用地。该公司位于某县城南5公里,西临京沪铁路、104国道,东临东昶化工厂、南与农田为邻,北与大张乡箱板机械厂为邻。厂区远离居民区,周围空旷,距生产区最近的大、小邢庄均超过1.5km。周围环境良好。详见附图一、二。现厂区占地面积800亩(54×104m2),建筑面积8000m2。有正式在职职工340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95名,专业技术学校毕业生86名。现有600t/aDSD酸生产线二条,800t/aDSD酸生产线二条。年生产能力2800吨。 生产原理 产品性质 一、产品名称 DSD酸: 化学名称:4,4’-二氨基二苯乙烯-2,2’-二磺酸。 结构式: 分子式:C14H28N2O6S2。 物化性质:黄色针状吸湿性晶体,可燃。微溶于水,溶于乙醇和乙醚,易溶于碱溶液。在空气中易被氧化变红。按部颁标准(HG2-2279-92),DSD酸产品为黄色膏状物,国外客户则要求DSD酸干品(粉状),由黄色膏状的湿品干燥脱水而得。 二、产品用途:主要用于制造萤光增白剂、直接冻黄G、直接黄R、耐晒橙F3G和防蛀虫剂等。 三、产品质量:产品质量符合厂内产品质量技术指标,高于原化工部HG2-2279-92标准,详见表3-1。 表3-1 DSD酸质量标准 指标名称 厂内产品质量技术指标 原化工部标准HG-2279-92 外观 浅黄色膏状(或粉状) 浅黄色膏状(或粉状) 膏状氨基值% ≥45 ≥42 干品氨基值% ≥96 ≥92 苄基物含量% ≤0.25 ≤1.5 碱不溶物含量% ≤0.1 ≤0.1 铁离子含量 ≤100mg/kg 色度(铬钴比色) ≤25 工艺流程 DSD酸生产工艺为三大合成步骤,即对硝基甲苯的磺化──氧化缩合──还原。该生产工艺以对硝基甲苯、发烟硫酸、液碱等为主要原料,经磺化、稀释、氧化、盐析、还原、酸析等工序生产出DSD酸。其基本反应式如下: 一、DSD酸(湿品)工艺流程 1)磺化 在磺化罐中加熔融的对硝基甲苯及发烟硫酸,将温度升到100℃以上,保持一定时间,待反应完毕,将磺化成品料打至稀释罐中稀释,降温后过滤即得对硝基甲苯邻磺酸。 2)氧化──缩合 氧化罐中加入水及硫酸锰,用蒸汽加热至40℃,通入空气,并将溶解好的对硝基甲苯邻磺酸和碱液同时加入。氧化反应一般需10个小时,反应完成后放至盐析罐,加盐降温后加废酸,使pH=3,放料抽滤,滤饼送至溶解罐。 3)还原 在还原罐中加水、氯化铵、盐酸、铁粉,升温至70℃保温1小时后,慢慢加入溶解好的氧化料,待反应完毕,用纯碱调节pH=10,然后放料过滤,铁泥经三次洗涤后排出。滤液放入酸析釜,缓缓加入废酸,产品即析出,当pH=1时停止加酸,产品经压滤即得DSD酸膏状物。生产工艺详见图3-1。 图3-1 现有工程(2800t/a)DSD酸生产工艺流程图 二、DSD酸湿品的干燥流程 DSD酸湿品经旋转闪蒸、旋风分离器分离、布袋除尘器收集最终得到粉状DSD酸干品。详见图3-2。 图3-2 DSD酸湿品的干燥流程图 物料平衡 主物料衡算以吨产品为衡算基准。生产1吨产品须投入1吨98%对硝基甲苯。 磺化工序收率为98%,其化学反应式为: 分子量: 137 178 217 98 理论值: 0.98 1.27 1.55 0.70 (t) 实际值: 1 2.90 1.52 2.32 (t) 氧化工序收率为79%,其化学反应式为: 分子量: 434 430 36 理论值: 1.52 1.51 0.126 (t) 实际值: 1.19 (t) 还原工序收率为98%,其化学反应式为: 分子量: 430 224 36 370 320 理论值: 1.19 0.62 0.1 1.02 0.88(t) 实际值: 1.0 (t) 物料平衡见图3—3。 图3-3 现有工程(2800t/a)物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