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2015届三5月复习历史主观题训练1.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高 效 演 练
1.(2014·广东高考“宗”是一个会意字。在甲骨文中宗字作“”“”象宫室屋宇之形“”可能表示( )
青铜兵器铁制农具
祖先牌位皇帝宝座
是屋宇之形,则表示祭祀之事,可能表示摆在宫室房间内的祖先牌位。A与题干无关;B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皇帝”名称出现于秦朝。故C最符合题意。
2.(2014·江门调研王家范在《中国历史通论》一书中认为“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浓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对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
B.西周:权力相对分散;秦朝,统一王朝
C.西周:神权政治;秦朝,世俗政治
D.西周:贵族政治;秦朝,官僚统治
【解析】选C。“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浓厚的贵族色彩”说的是贵族政治(宗法制),“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说的是分封制,“一统”说的是统一王朝或中央集权,“独制”说的是君主专制,而中央集权、君主专制与官僚制度是三位一体的关系,由此分析A、B、D正确,而C不正确,因为材料没有反映神权政治,故选择C。
3.(2014·韶关一模)《国语·齐语》记载,管仲把民众分成军士、农民、工匠、商贾四个阶层,各自聚居在固定的区域。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实行重农抑商 B.按职业来划分管理
C.实行社会等级制度 D.实行郡县制
【解析】选B。题干表述的是管仲对民众的管理,A、D材料中没有体现,故A、D错误;题中划分标准体现不出等级区别,故C错误;把民众分为军士、农民、工匠、商贾,故B正确。
【
A.商业发展应顺其自然 B.工商皆本
C.应取消商业竞争 D.政府应对商业进行引导
【解析】选D。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的商业政策。关键信息是“善者因之”。题干认为政府的商业政策最好的是“善者因之”,认为懂得商业之道的人顺从其发展,D正确;A、B、C都没有从题干中体现。
4.(2014·唐山一模)古代俗语说,“养牛为种田,养猪为过年,养鸡为换油盐针线。”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A.消费结构 B.市场意识
C.小农思想 D.节俭习惯
【解析】选C。从俗语中体现的是小农经济的特点,故C正确;“养牛为种田”是发展农业,与消费结构不符,故A错误;题干中没有体现市场,故B错误;节俭习惯不是题干本质的体现,故D错误。
5.(2014·广州二模)右图为《战国采桑宴乐射猎攻战纹铜壶》的纹饰。从上至下,第一层是采桑和习射的场面,第二层是射猎和宴飨的场景,第三层是水战和攻城战的场面。这反映了当时( )
A.战争频繁社会动荡
B.青铜制造处于鼎盛时期
C.人们开始养蚕缫丝
D.人们普遍过着采集渔猎的生活
【解析】选A。“采桑和习射”“射猎和宴飨”和“水战和攻城战”说明铜壶三层纹饰都涉及战争场面,结合战国的时代特征可知当时战乱频繁社会动荡,故A正确;青铜制造的鼎盛时期是商朝和西周,故B错误;原始社会已经开始养蚕缫丝,故C错误;战国时期中国已经普遍进入农耕时代,故D错误。
6.(2011·广东高考“夫仁政必自经界土地的分界始。……经界既正分田制禄可坐而定也。”孟子的这段话认为( )
B.均贫富是实施仁政的障碍
C.解决土地问题是实施仁政的前提
D.贵民轻君是实施仁政的途径
【解析】选C。根据材料,孟子的主要观点是:行仁政,一定要从划分、确定田界开始。田界划分正确了,那么分田,制定俸禄标准,就可轻而易举地办妥了。从而分析出解决土地问题是实施仁政的前提,由此判断选C。A轻徭薄赋意思是减少对人民的剥削,实行宽松的政策,材料没体现;B均贫富与材料不符合,而且孟子代表地主阶级利益,此观点与其阶级立场相矛盾;D民贵君轻是孟子观点,但材料没反映出来。
7.(2014·新课标全国高考Ⅱ·T25)秦朝法律规定,私拿养子财物以偷盗罪论处,私拿亲子财物无罪;西晋时规定,私拿养子财物同样无罪。这一变化表明,西晋时
( )
A.养子亲子权利相同 B.血缘亲情逐渐淡化
C.宗族利益受到保护 D.儒家伦理得到强化
【解析】选D。秦朝“以法为教”,西汉时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儒家伦理强调“尊尊、亲亲”,这些观念或原则对中国古代政治产生重要影响,由秦朝到西晋法律规定的变化正体现了“父为子纲”观念的强化,故选D。私拿养子和亲子的财物属于其权利受到侵犯的问题,而不是权利相同,故A不正确。“血缘亲情逐渐淡化”和“宗族利益受到保护”在材料中并未体现,故B、C不正确。
8.秦以三晋法家指导政治,汉初黄老学说显示了南方楚文化的影响,而汉武帝时期的儒家独尊,则是东方齐鲁文化的胜利。这说明秦汉时期( )
A.统治者的偏好决定政策走向
B.儒家思想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