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农村公共物品问题分析 - 农村公共物品问题分析.doc

发布:2018-07-02约7.49千字共9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School of Northwest 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07级经济学基地班 党 晓 2007103025 农村公共物品问题分析党 晓【摘 要】近年来,农村公共物品的供给成为制约农村发展的重要因素,税费改革以来,农村公共物品的供给短缺进一步凸显,公共物品的攻击已经陷入一种困境,如何为农民提供有效的公共物品,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已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利用林达尔均衡模型针对农村公共物品问题做出供给量方面的讨论。【关键词】 公共物品 县乡财政 供给矛盾引言 在我国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农村问题越来越受到国家的重视。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2007年,我国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的56%,1994年财政改革之后,我国的财政收入从2004年的26396亿元到2007年的5.13万亿元。我国的财力日益发展壮大,财政发展刑事日益好转,进入工业反哺农业的阶段。我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理念,而增加农村公共物品的供给是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内容。新农村建设,既包括生产力的建设,也包括生产关系的调整。公共物品的提供更成为建设的重点,然而,我国农村公共物品的供给却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2006年“一号文件”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内容就是为农民提供最基本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 在我们调研的大杨村和双庙村存在着较严重的公共物品供给不足的问题,并且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当地居民的生活,制约到当地经济的发展。当地居民普遍反应,当地政府在很大程度上存在应有的公共物品供给不足或者直接没有供给。在Binswanger,H(1989)的一本书《The Policy Response of Agriculture》中其提到水利灌溉设施,公路,成人识字水平都对农村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而这恰恰又是公共物品的范围。西方国家对公共物品的认识更是源远流长,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已经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农村公共物品的供给缺乏不仅影响农民的收入,也会影响到农村消费水平的提高,增大城乡差距。我们甚至可以说有效的公共物品的供给是实现乡村发展的前提,而高效的公共物品供给制度又成为实现治理乡村的有效途径。但是,在我国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中央规划公共物品的供给已经成为一种“习惯”,地方乡镇的财权与事权不对称。由上而下的攻击决策体制,集权式的组织体制无疑成为公共物品的提供带来了诸多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在分权的经济运行体制和集权的政治体制的矛盾中寻找一个良好的结合点,把政府和市场有机的结合起来,成为摆脱农村公共产品主体的失衡、总量不足、供给效率低下的一个突破口。文献综述公共物品的供给属于政府的公共支出,在20世纪70年代,由于公共物品的特殊性质。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几乎所有的国家都把政府视为公共物品的当然供给者。在斯密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一书中,其认为国家的三大任务之一就是建立公共机关和公共工程。这恰如我国目前所面临的形势,国家应该提供必须的公共品,但是目前国家又很难完全提供所有的必须品,所以私人和企业的进入就显得很有必要。在斯密的观点中,公共物品的设施在完全没有政府的参与下,很难得到提供。20世纪80年代,美国学者奥斯特罗姆提出了多中心理论,认为公共物品的供给者不止政府一个。所以我们在政府为公共物品提供的主体之上辅助以其他中心的提供,我们认为在现有的状况下是非常可行的。以萨缪尔森为代表的经济学家认为,公共物品应该在集团内部里面所有的成员平等的消费,他们还主张“公共物品的最优供给一般均衡条件是:消费者对于私人产品和公共物品的边际替代率之和等于私人产品和公共物品生产的边际转换率①,因为市场很难形成公共物品的价格。我国的一些学者对公共物品的问题也做了大量的研究。叶兴庆(1997),张军(2002),朱钢(2002)认为现行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体制缺乏监督的条件下。各种集资,摊派会逐渐增加自上而下的供给决策机制等因素是造成农民负担和公共物品供给不足的重要原因。这正是本文要讨论的重点之一。农村公共物品的均侧机制已经成为公共物品供给不足的一个重要原因。虽然在学术界存在众多的说法,但是我们可以看到一点是相同的,我国的公共物品供给确实除了一些问题,而且由此带来了很多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问题。如何有效供给农村公共物品,引导农村经济又快又好的发展成为众多经济学家关注的问题,也是党和国家政策制定的一个重要考虑方向。本文也将从公共物品的供给为出发点,着重研究农村公共物品如何实现有效供给。我国农村公共物品供给存在的问题一、对农村公共物品的资金投入比重不高我国的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