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通专业设计任务书.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暖通专业设计任务书
暖通专业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专业设计应有设计说明、主要设备表、设计图纸及计算书。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专业设计须符合国家相关规范的要求,同时也要满足当地地方政策法规的规定。
设计内容:
冷热源
空调、采暖、通风系统
防排烟系统
室外红线内市政供热
室内设计参数:
业态类别 冬季设计参数 夏季设计参数 人员
密度(m2/p) 新风量(m3/h.p) 灯光设备负荷(W/m2) 温度(℃) 相对湿度 温度(℃) 相对湿度 甲A、甲B写字楼 办公室 20 —— 25 ≤65% 10(甲A);8(甲B) 50(甲A);35(甲B) 30 首层大堂 18 —— 26 ≤70% 5 30 20 会议室 18 —— 25 ≤70% 1.5 30 30 普通写字楼C版 首层大堂 18 —— 26 —— —— —— —— 办公室 20 —— 25 —— —— —— —— 注:表中人员密度按使用面积计算
冷热源:
3.1 应根据当地的市政配套条件及能源价格政策,提出3种可行方案,经技术经济比较后按照冷热源方案论证结果进行设计;
3.2 冷源:甲级A版B版写字楼单独设置制冷机房,一般采用压缩式电制冷冷水机组,冷机供冷面积超过50000m2的设3台制冷机,冷机供冷面积小于50000m2的设2台制冷机;(普通写字楼C版预留分散式空调安装条件及电量)
3.3 热源:根据当地市政热源情况甲级A版B版写字楼单独设置换热站或锅炉房;
3.4 冷却塔免费制冷:冬季(过渡季)可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及技术经济比较后决定是否采用冷却塔免费制冷;
空调风系统:
4.1 甲级A版写字楼采用变风量空调系统,甲级B版写字楼采用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
4.2 新风、排风的风量平衡:办公区要设集中排风系统保证空调区域风量平衡;
4.3 甲级A版写字楼根据当地节能规范要求采取可调新风比的措施;
4.4甲级A版写字楼应根据技术经济比较分析确定是否采用排风热回收措施;
4.5 所有空调系统不得由吊顶内回风,风机盘管应带回风箱;
4.6整栋销售写字楼宜集中设新风机组, 非整栋销售写字楼宜分层设新风机组,且集中取新风系统宜设总送风机;新风系统应在垂直方向上设置系统,但负担区域不宜过大,当采取防火措施后每个系统所负担楼层不宜超过10层;
4.7 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中,新风经过处理后应直接送入房间,不应经过风机盘管后再进入房间;
空调冷热水系统:
5.1甲级A版写字楼采用四管制系统,甲级B版写字楼采用两管制系统;
5.2空调水系统均采用一次泵定流量系统,冷水机组与空调冷冻水循环泵、冷却水循环泵采用一对一的连接方式,并在各组设备连接管道中间设置互为备用的手动转换阀, 甲级A版写字楼空调水泵需考虑配备用泵;
5.3空调冷冻水供回水温差应选择6℃,严寒和寒冷地区空调热水的供回水温差不应小于15℃,夏热冬冷地区空调热水的供回水温差不应小于10℃;
5.4空调水系统立管及水平干管宜采用异程系统;
5.5 空调水系统每层水平干管回水管上设置静态平衡阀;
5.6空调机组、新风机组水管上设置比例积分电动调节阀,风机盘管设置电动两通阀;
5.7 市政热力一次热水入口处设热计量装置;分层销售的写字楼每层应预留安装能量计量表的条件;
5.8空调水系统应采用高位膨胀水箱定压,空调水系统的补水可进行软化处理并在制冷机房内设2台补水泵(一用一备)进行补水,空调冷却水系统应采取稳定冷却水系统水质的水处理措施,具有过滤、缓蚀、阻垢、杀菌、灭藻等水处理功能;
5.9 空调冷凝水宜集中排至专用的冷凝水立管,不得排至卫生间地漏;
5.10空调水系统循环泵的转数不得高于1450r/min;
采暖热水系统:
6.1寒冷及严寒地区办公首层大堂应设低温地板辐射采暖系统;
6.2普通写字楼C版是否考虑采暖视当地情况确定,若需采暖应采用散热器;
6.3严寒地区地下车库、严寒及寒冷地区消防水箱间等设值班采暖,设计温度5℃;
6.4散热器供暖系统应采用热水作为热媒,供回水温度宜按85/60℃或75/50℃设计,低温辐射采暖供回水温度50/40℃;
6.5 室内热水采暖系统的高度超过50m时,宜进行竖向分区。采用塑料管材连接的散热器采暖系统最低点工作压力不大于0.6MPa,采用低温热水地板辐射采暖系统最低点工作压力不大于0.8MPa;
通风系统:
7.1地下车库设机械送排风系统,排风量按换气次数6次/小时设计,送风量按换气次数5次/小时设计.车库排风与排烟合用一套系统,每个防烟分区设置2台风机(排风兼排烟),单台风量按3次换气次数计算,风压须满足排烟需求;
7.2垃圾房、污水处理间设独立的排风设备,换气次数15次/小时,设备机房设置独立的通风系统,换气次数按照发热量或规范要求。
其他空调系统:
电梯机房、变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