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岱山县海洋功能区划.doc

发布:2018-12-31约1.53万字共1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范文范例 指导参考 学习资料整理 岱山县海洋功能区划 2009-02-23 浏览次数: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区划目的 海洋功能区划的目的是为海洋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科学管理与保护、为海洋开发战略和管理法规的制定、以及海洋行业规划和各专项功能区划的编制等提供科学依据。 该区划对加强海洋开发活动的宏观指导、协调和有序发展,实现海洋资源科学开发的整体效益和可持续利用,促进本县海洋经济的全面、稳定、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条 区划依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2001年);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1999年);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2000年);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上交通安全法》(1983年); (5) 《海洋功能区划技术导则(修订)》(2005年); (6) 《关于加快海洋功能区划编制、审批和实施工作的通知》(国海管字[2002]84号); (7) 《浙江省海域使用管理办法》(1998年); (8) 《浙江省海洋环境保护条例》(2004年); (9) 《浙江省海洋功能区划(修编)》(2005年); (10) “关于开展市、县级海洋功能区划修编工作的通知” 浙海区〔2004〕5号; (11)《舟山市海洋功能区划(修编)》(2006年); (12)《市、县级大比例尺海洋功能区划成果要求》(国家海洋局,2002年); (13) 岱山县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14) 舟山市岱山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等。 第三条 区划目标 本次海洋功能区划修编的时限到2010年,区划具体目标是:前几年基本满足岱山县社会、经济发展的用海需求,促进海洋功能区划制度的严格实施,逐步调整不符合海洋功能区划的用海项目,到2010年实现海域开发利用符合海洋功能区划,海域生态环境质量逐步得到改善,基本控制住近岸海域环境质量恶化的趋势,促进岱山海洋经济持续、稳步、协调发展。 第四条 区划原则 海洋功能区划编制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1) 以自然属性为主,兼顾社会属性; (2) 坚持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并重,统筹考虑人与自然的和谐,做到可持续利用; (3) 坚持资源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筹兼顾,突出重点; (4) 海陆联动,以海为主; (5) 前瞻性的原则; (6) 备择性窄优先原则; (7) 保障海上交通安全; (8) 保障国防安全,保证军事用海需要。 第五条 区划范围 地理位置介于30°07′~30°38′N,121°31′~123°17′E之间,北起衢山镇川湖列岛的下川山岛礁以北海域,与嵊泗海域相连;南至秀山乡的青山岛礁以南海域,与定海海域相交;西至高亭镇七姊八妹列岛的长横山岛礁以西海域,与平湖市、慈溪市海域交界;东至长涂镇的小龟山岛礁以东海域,与外海相连。区划总面积为5242.4km2,其中海域面积4916.0km2,区划重点区域为近岸海域和沿岸。本范围不作为划分行政界线的依据。 第六条 区划成果 (1) 岱山县海洋功能区划文本; (2) 岱山县海洋功能区划登记表; (3) 岱山县海洋功能区划图件(比例1:50000); (4) 岱山县海洋功能区划报告; (5) 岱山县海洋功能区划编制说明。 第二章 海域开发保护现状及面临的形势 第七条 地理概况及区位条件 岱山地处长江口南端,杭州湾外缘的舟山群岛中部,背靠沪、杭、甬,东濒东海,西临杭州湾,南与定海、普陀相邻,北与嵊泗海域相连,扼我国南北海上交通之要冲,是长三角对外开放的海上门户和主干通道。国际航线紧挨衢山岛而过,可经太平洋连接世界各大港口。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洋山港区的航道、锚地部分在岱山县境(占60km2,其中外轮锚地为16km2),因而岱山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区位优势十分显著。 第八条 自然环境与资源条件 (一)自然环境 1、独特的地质地貌 境内地质构造属于华南褶皱系浙东南褶皱带,是浙江境内天台山余脉延伸入海露出海面的部分,岛屿分布与大陆山脉基本一致,自向东呈带状排列,转而折向东北。总地势东北高,西南低,山脉走向和岛屿相似,岱山岛、秀山岛、大鱼山岛为南北走向,衢山岛、大长涂岛、小长涂岛为东西走向。岩质主要凝灰岩及酸性岩、火山岩、花岗岩等。岛屿陆地多为上侏罗陆相火山岩成土及海相泥沙淤积成土,根据地貌划分标准属海岛型丘陵地区,并兼有沿海小平原的特点。 2、海域辽阔,岛屿、航道众多,海岸线漫长 岱山县总面积为5242.4km2,其中海域面积4916.0km2,陆域326.4km2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