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广州实习考察报告.doc

发布:2017-06-10约2.35千字共9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岭南营造考察 前言:我们本次考察时间是从2013年6月18号到6月28号考察地点为广州和深圳。通过参观博物馆,了解它的建筑风格,同时学系了古代的艺术设计思想,了解当地民俗文化。参观古代书院,了解其建筑风格与形式,认识中国古代艺术成就,学习古人的艺术造诣,游览创意园,通过对园区的实地考察,了解最前沿的造园与改造手法,拓宽自己的设计眼见,为将来的毕业设计做准备,就广州的新旧建筑风格及设计园的改造做了具体报告 关键字:建筑风格 博物馆 创意园 一、广东博物馆新馆 广东省博物馆新馆以广东历史民俗、艺术、自然为三大主要陈列方向,其中包括历史馆、自然馆、艺术馆三大部分,另外配置有陈列展览系统、藏品管理系统、教育和综合服务系统、业务科研系统、安全保卫系统和行政管理系统等。这些基础设施和先进的管理系统将使省博物馆新馆成为国内领先、国际一流水准的大型综合性博物馆。作为广东省三大标志性文化设施之一,广东省博物馆新馆的建设对于增添广州市的文化色彩和氛围、体现广州华南文化中心地位、加强国际文化交流、把广州建设成为现代化国际大都市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1、新馆建筑分析:新馆建筑结构新颖,设计独特,采用巨型桁架悬吊结构体系,在中部沿边长67.5米的方形四周布置钢骨混凝土剪力墙,在剪力墙上端设置8榀跨度为67.5米且两端各悬挑23米、高6.5米的大型空间钢桁架,沿悬臂桁架外端设4榀封口桁架,再在封口桁架下伸边长6米的箱型钢吊杆,悬吊3~4层楼面体系。标志以“植根于粤, 寓意于博,蕴形于馆,凝神于藏” 为设计原则(藏尾:“粤博馆藏”),以汉字为设计依托。标志隐含“广东”之字形、“博”之字韵,点明广东博物馆的地域属性和行业特点。融合广东省博物馆新馆大胆、现代、独具一格的建筑风格。并以归形于“藏”的点睛之笔,体现粤博的职能属性和粤博人专精于藏得精神气质,点出粤博标志及广东省博物馆海纳百川、古今并包的风格气度。新馆西面是广州大剧院和广州市第二少年宫,北与广州图书馆新馆相邻,南濒秀丽的珠江,隔江与海心沙市民广场相望。环境优美,交通可达性好。四座文化设施并列于广州新城市中轴线花城广上,与中央林荫大道、滨江绿化带共同形成广州文化艺术广场,将构成广州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设计意念表达传统文化中的宝盒,象牙球、玉碗、铜鼎等意象,“装载珍品的容器”的意象与建筑造型结合比较自然。造型与歌剧院的形体关系处理为对比关系,有强烈的标志性。广州红专厂——广州第一家非房地产包装的真正意义创意区。是一个以国际标准定义的艺术、生活中心,现在,红专厂正以现代的视野,国际的平台,探索、打造富有时尚、创意、艺术和人文精神的新领域。地理位置红专厂生活创意基地位于珠江新城CBD中轴线的东面,珠江口西北面,近临珠江水岸边,南面是琶洲会展中心,北临天河商业圈,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它与星海音乐厅、广东美术馆、海心沙市民广场、广州歌剧院、广东省博物馆新馆、广州图书馆新馆、第二少年宫和电视塔形成横向文化轴线,它将成为珠江新城CBD商务形态的一个重要文化组成,是广州创意生活产业对外交流的主要组成部分,也将成为城市发展的新地标,成为CBD中的都市时尚当代艺术生活中心区。1958年6月10日广东罐头厂建成投产。以苏式建筑为主,左右呈中轴对称,平面规矩,主楼高耸,回廊宽缓伸展,其次是有“三段式”结构,指的是檐部、墙身、勒脚三个部分,而且楼房墙体厚,有一砖半厚,房子空间大,冬暖夏凉。园区占地16万平方米,区内现在仍保留着几十座大小不一的苏式建筑。 原身为广州鹰金钱食品厂,它自身在广州有着一段段辉煌的历史,其内在空间及建筑群特质,使它散发出一种独特的魅力。在经历了历史年代岁月的洗礼后,它依然向我们展示着辉煌时代的烙印,向我们述说着一段段历史故事。我们将延续历史,将新的创意元素和生活点子渗透其中,让沉睡的建筑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保留城市的历史肌理,让人回忆和缅怀过去的时代情怀;同时也向人们传递另一种新的创意生活文化,创造另《梧桐杏柳凤凰群》等,其画内建筑物雕工精细、层次分明,人物神态各异、形象生动,花鸟栩栩如生,其砖雕技艺为近代罕见,可说是惊世之作。 陈家祠的前厅宏阔、宽敞。雕梁刻柱甚为考究。厅内立有四扇木雕门,正背面全部采用镂刻、浮雕装饰。为表现富贵吉祥、儿孙满堂、美好生活的画面。如档中屏门雕花池板,雕刻的“创大业儿孙永发”,画面是硕果累累的芭蕉树和母鸡带着数只小鸡,组成一幅美好和谐的画面。蕉叶大而茂盛,谐音大业;小鸡活泼可爱,喻意“子孙”。这种用喻意和谐音的表现手法,在民间吉祥图案中普遍采用。 各座厅堂、走廊的梁架、雀替以及那长达540余米的檐板上雕刻的各种瓜果、花纹图案、人物、动物,无不凝聚了广东木雕的精华。点点夕阳透过窗棂撒在一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