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药品的安全管理.pptx
手术室药品的安全管理演讲人:日期:
06培训与考核机制建立目录01手术室药品概述02药品采购与验收03药品储存与养护04药品调配与使用05药品监管与评估
01手术室药品概述
指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机能并规定有适应症或者功能主治、用法和用量的物质。包括麻醉药品、精神药品、毒性药品、外用药品等。药品定义手术室药品分类药品定义与分类
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外用药品毒性药品如芬太尼、咪达唑仑等,主要用于全身麻醉。如阿托品、洋地黄毒苷等,主要用于治疗特定疾病,但具有毒性。如吗啡、哌替啶等,主要用于镇痛和镇静。如碘酒、乙醇等,主要用于皮肤消毒和手术部位消毒。手术室常用药品
药品管理重要性保证药品质量和安全规范药品储存、使用、监测和记录等环节,确保药品质量和安全。防范医疗事故防止药品误用、滥用和药物不良反应,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提高医疗质量合理使用药品,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术后感染等并发症,提高医疗质量。符合法律法规严格按照药品管理法规进行药品管理,保障患者权益,降低医疗风险。
02药品采购与验收
根据手术室用药需求,制定合理的药品采购计划,确保药品供应充足。采购计划制定选择具有合法资质的药品供应商,确保药品来源可靠、质量有保障。供应商资质审查加强与供应商的沟通与协作,确保药品供应的及时性和稳定性。供应链管理采购计划与供应商选择
验收流程及标准药品验收按照规定的验收标准和程序对到货药品进行验收,确保药品数量、外观、规格等符合要求。药品质量检查对药品的包装、标签、说明书等进行检查,确保药品质量符合规定。验收记录及时、准确、完整地记录验收过程和结果,以便追溯和查询。
不合格药品确认对验收过程中发现的不合格药品进行确认,确保判断准确无误。不合格药品隔离将不合格药品及时隔离,避免与合格药品混淆或误用。不合格药品处理按照相关规定对不合格药品进行处理,包括退回供应商、销毁等,确保不合格药品不流入临床使用环节。不合格药品处理措施
03药品储存与养护
药品分类储存根据药品的性质、储存条件、用药频度等因素,将药品分类储存于适宜的环境中,如常温库、阴凉库、冷藏库等。药品存放要求药品应离地面、墙壁、屋顶保持一定距离,以防止受潮、霉变、虫蛀等。不同药品之间也需保持一定距离,防止相互污染或混淆。温湿度控制储存环境应保持适宜的温湿度,避免药品受潮、变质或失效。冷藏药品需存放在2-10℃的冰箱内,并定期检查温度。避光储存对于光敏性药品,需采取避光储存措施,如使用棕色瓶、遮光袋等。储存条件及要求
养护记录管理建立药品养护记录,详细记录药品的养护情况、检查结果及处理措施。记录应保存至药品有效期后一年,以备查证。药品养护方法根据药品的性质和储存条件,采取相应的养护措施,如通风、防潮、防虫、防鼠等。对于易挥发、易变质的药品,需加强养护。周期检查制度建立药品周期检查制度,对储存的药品进行定期检查,包括外观、性状、有效期等。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确保药品质量。养护方法与周期检查
过期药品处理对于破损、污染等无法正常使用的药品,也需进行销毁处理。同时,应及时查找原因,采取措施防止类似情况再次发生。损坏药品处理特殊情况处理对于某些特殊药品,如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等,过期或损坏后需按照特殊规定进行处理,确保安全无害。对于过期药品,应立即停止使用,并按照规定进行销毁。销毁过程需有专人监督,并做好销毁记录。过期、损坏药品处理
04药品调配与使用
调配原则及操作规程严格按照医嘱或处方调配药品的调配必须遵循医生或药师开具的医嘱或处方,确保用药的正确性和合理性。遵守药品配伍禁忌在调配过程中,应严格遵守药品的配伍禁忌,避免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和不良反应。药品质量检查在调配前应对药品进行质量检查,包括外观、有效期、性状等,确保药品的质量符合规定。准确计量和记录调配时应准确计量药品的剂量,并详细记录调配过程和用量,以备查证。
核对医嘱或处方在使用药品前,应再次核对医嘱或处方,确保用药的正确性。核对药品信息核对药品的名称、规格、剂量、用法等信息是否与医嘱或处方一致,同时检查药品的外观和有效期。核对患者信息核对患者的姓名、年龄、体重等信息,确保用药的准确性和合理性。询问过敏史和用药史询问患者是否对所用药物有过敏史或用药史,以避免药物的不良反应和相互作用。使用前核对与确认流程
加强药品管理药品应存放在指定的位置,并严格管理,避免随意取用和滥用。定期培训和教育对医护人员进行定期的药品知识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对药品的认识和使用水平。建立不良事件报告制度鼓励医护人员及时报告药品使用中的不良事件,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合理使用抗生素严格控制抗生素的使用,避免滥用和耐药性的产生。误用、滥用风险防范
05药品监管与评估
监管部门职责划分药品监管部门负责手术室药品的质量监督和供应保障,建立药品质量管理制度